孵化器模式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3 06:04:00

孵化器模式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摘要】借用“孵化器”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延展出比较适合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课题,其中包括专业兴趣培养、自我探索、求职准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单位信息反馈五个环节。

【关键词】孵化器;能力;培养

“孵化器”,作为一个形象的概念引入经济领域始于1987年-1998年,全国各种类型的“孵化器”应运而生,各个大学也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在这里,我们借用“孵化器”这一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延展出比较适合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课题,下面,我就这一课题的科研内容及成果进行汇报,在这一课题中,我们把就业能力培养分为了五个环节。

一、专业兴趣培养环节

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很明确——进行专业知识储备,锻炼能力,进入职场,这是大多数学生理解的最初期的自我实现,但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是茫目的,他们自我认知不准,专业认识不清,甚至有很多的学生是由家长一手包办式的选择了学校和专业,那更谈不上专业兴趣及职业发展的方向,兴趣往往又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走向,而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是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的前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学生入校初期采用专业知识介绍和为学生介绍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以及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单位介绍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职业方向和自己可能将要从事的工作种类。从而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自己做一个以实际为根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搭建一个职业生涯的空中楼阁。

二、自我探索环节

自我认知被定义为一种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自我认知的准确与否是学生合理定位、确定目标的一个基准,也是就业准备的一个起点,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在个人兴趣、能力、个性、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认知,主要方面有:

1、360度评估

这一评估(见图1)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自我,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在自我评估时,往往夸大了自己的长处或者短处,产生过分的自信和过度自悲的现象,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这种360度的评估方式可以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特别是加入了父母家人的评估,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我们的性格养成上尤其重要。而且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最没有伪装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也更为全面和深入。同学们结合各个方面的评价和对自我的认识,可以相对客观和理性的进行自我评价。

2、利用霍兰德类型论的基本观点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分类,以确定学生的职业走向

在这里,我们根据霍兰德提出的职业兴趣类型理论,把学生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第一类:现实型(Realistic)。

具有这类倾向的个性,往往身体技能及机械协调能力较强,沉浸于工具与技术的世界。稳健、务实的他们喜欢从事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工作,甚至热衷于亲自动力进行创造,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不善言谈,对人际交往及人员管理、监督等活动不太感兴趣。他们倾向于选择的职业领域有:需熟练技能方面的职业、动植物管理方面的职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职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职业、手工艺能方面的职业、机械装置与运转方面的职业等。

关键词:机械、技术、物体。

第二类:研究型(Investigative),又译调查型。

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喜欢理论思维或偏爱数理统计工作,能对解决抽象问题投入极大的热情。他们通常倾向于通过思考、分析解决难题,而不一定落实到具体操作。他们多半是好奇的、聪明的、内省的、具有批判性的,喜欢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不太喜欢固定程式的任务。对于人员管理及人际交往也非情所愿,独立倾向明显。他们倾向于选择的职业领域有:分析员、设计师、生物学家、数学家、实验室工作者等。

关键词:教学、分析。

第三类:艺术型(Art)。

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对具有创造、想象及自我表现空间的工作显示出明显偏好。他们和具有研究型倾向的个体相同之处在于创造倾向明显,对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任务及环境都不太喜欢,对机械性及程式的工作了无兴趣,特立独行。但两者所不同的是,艺术倾向明显的个体喜欢自我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直觉力较好,敏感而开放。他们倾向于选择的职业领域有:各类艺术创作的工作,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职业。

关键词:表现、独立。

第四类:社会型(Social)。

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喜欢以人为对象的工作。他们通常言语能力优于数理能力,善于表达,随和,乐于与人相处,给人提供帮助,具有人道主义倾向,责任心也较强。习惯与人商讨或调整人际关系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不太喜欢以机械和物品为对象的工作。适合从事咨询、培训、辅导、劝说类工作。他们倾向于选择的职业领域有: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方面、社会福利事业、医疗与保健方面、各种直接为人服务和商品营销方面的职业等。

关键词:人际、热情。

第五类:企业型(Enterprising)。

具有些类倾向的个体,喜欢制订新的工作计划、事业规划以及设立新的组织,并为有效发挥组织作用而积极地进行活动;喜欢影响、管理、领导他人;自信,精力充沛、支配欲和冒险性强,具有较高的成就需求。他们不喜欢具体精细、或需要长时间集中心智的工作。他们倾向于选择的职业领域有:推销员、企业经理、政治家、工商与行政管理人员等。

关键词:冒险、影响。

第六类:事务型(Conventional),又译传统型、常规型。

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喜欢高度有序、要要明晰的工作,对于规则模糊、自由度大的工作不太适应。不喜欢承担领导者的责任,习惯于服从,一般较为忠诚、可靠,偏保守。在工作中与人交往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工作仔细、有毅力、有条理、责任心强。对社会地位、社会评价比较在意,通常愿意在大型机构做一般性工作。他们倾向于选择的职业领域有:银行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出纳、统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办公室职业等。

关键词:有序、细节。

3、拓展培训增加能力外延,成就团队中的自我

团队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用于企业中,一个成功的企业便是由一个又一个小团队组合成一个大的团队而产生的。所以企业对于学生在于团队中的表现也越来越看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冷淡,不合群,纪律性差,已经成为制约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里,我们把拓展培训的内容引入到就业能力培养中来。我们通过形式各样的拓展培训使学生在集体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得到提升。同学们反映在拓展活动中,同学之间的信任、互助、配合、理解、责任感和团队成员的集体推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团队中,没有个体,只有集体,没有突显,只有全体的成功。我们相信,通过这一训练使学生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尽快融入到职业生活中去。

三、求职准备环节

1、树立目标

每一个想要进入职场的人都必须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且要为这一目标做好充分的心理和能力的准备。所以根据对自我的探索结果为自己树立一个附合自身特点的目标,是进入职场前的必要前提。下面我们用目标树(见图2)的方法进行事例演示:

指导学生,做一个这样的目标规划图,并按照这一个目标图自主的进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从而使自己能够一步步的迈向自己的目标。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为自己树立一个假、大、空的目标,然后束之高阁。要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每一个进步,从而增加自己的信心。

2、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一个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个员工能够开心工作,高效工作的前题,才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找到自己能够认同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是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的关键。下面,我们把企业文化分为以下四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归类。

(1)科层官僚文化。这里的官僚文化并非贬义词,而是重视正式化、规则、标准操作程序和等级协调的组织文化,关注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高效率和稳定性,这一般是政府机构应持有的组织文化类型。这种组织文化里,各种行为规则一般都是正式的,员工的任务、职责、工作流程和方法都有较为明确的定义,要按“规定“办事。

(2)团队型文化。每个员工都高度都认同单位和同事,有较高的自我管理水平,能自愿为同事和单位付出额外劳动,相信自己对单位的忠诚一定会得到单位的长期肯定,对单位有很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而单位也能以员工为本,照顾员工的长期发展,也关心员工的工作外生活,为员工提供全面、优质的福利待遇。

(3)创新型文化。高度的冒险、富有动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型文化的特征。每个员工的首创性、新变革都会受到赞扬和鼓励,墨守成规、怕犯错误、谨小慎微是被这种文化所拒绝的。这要求新员工有积极乐观的品质、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很多中小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拥有此类组织文化。

(4)市场型文化。在这种文化里,员工和单位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员工被赋予一个具体可测量的目标,比如以财务或市场为基础的目标——销售额、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单位要在这些目标完成后给予相应的回报。单位并不承诺契约约定之外的回报,如长期雇用或者晋升,员工也对单位表示忠诚。双方的关系就是市场关系。

四、建立就业信息平台

目前,我们使用的就业信息平台,主要是利用QQ群的方式,及时各种就业信息,使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就业信息,这样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传达,或者错传达的情况。学生根据单位要求和自身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避免了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能及时报名参加应聘等现象。

五、单位信息反馈

单位信息反馈是验证学生在工作期间的现实表现的唯一途径,毕业生在工作中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能通过单位的信息反馈进行了解。同时通过单位信息反馈的了解,确立学生的培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在单位中表现进行了解。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总之,在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我们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单位的人才要求为出发点。尽量细化我们的工作内容,结合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我们的学生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从上岗后适应单位到上岗前了解单位,从而悦纳单位的各项人事及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林蕙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路由器安全配置策略 下一篇:使用JAVA语言开发WEB应用软件的知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