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农村建设总结

时间:2022-09-23 05:28:23

县新农村建设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发的《各县(市、区)2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坚持以“五新一化”为目标,以“工程”为抓手,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致力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加快发展家庭工业,增强村级经济实力,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县的农村建设在高起点上又有新突破、新进展,可以说,重点突出,推进迅速,亮点纷呈,成效明显,重点抓了以下十个方面:

1、精心实施新型镇街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有新面貌

我们本着以城带乡、以镇带村、镇村联动建设新农村的思路,从体制创新入手,以经济发达、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为目标,选择钱清、杨汛桥、平水、福全、兰亭五镇和柯岩街道为首批新型镇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进。同时,以统筹南部山区发展为出发点,实施平水副城建设。在推进新型镇街建设上,我们按照“内优机构、外扩职权、增强财力、配好班子”的要求,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注重规划修编,注重经济转型,充分授权,权责到位,并以新型镇街建设为载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1-11月,5个新型城镇(中心镇)实现财政收入13.9亿元,占全县的22.6%,平均增幅27.8%;实现工业总产值757.21亿元,占全县的39.7%,平均增幅2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7亿元,占全县的18.0%,平均增幅36.8%,高出全县平均28个百分点。

2、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农民创业致富有新突破

我们研究制订20*年至2011年家庭工业发展规划和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规划,明确家庭工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导向和主要任务;专题组织召开全县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场会,进行引导发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的意见》,对家庭工业给予奖励扶持。并通过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来促进家庭工业发展,引导家庭工业户集聚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层次。今年我县规划建设的19个家庭工业集聚点,全部动工建设,其中5个集聚点进展较快,主体工程即将结顶。目前,全县家庭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到11月底,已有家庭工业户7872家,比去年增加1581家;从业人员34958人。总产值136.92亿元,销售134.85亿元,利润6.1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5%、34.94%、36.19%。预计到年底,全县家庭工业户可达8300家,同比增长31%;期末从业人员数38350万名,同比增长25%;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139亿元,同比增长32.8%;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40%。

3、着力建设村级物业用房,农村集体经济有新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去年底止,我县尚有村级经常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101个。为确保今年减少40%经济薄弱村的年度目标如期实现,我们积极探索推进以“异地集中建造物业”为主要手段的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专题在平水镇召开了全县发展村级经济现场会,推广平水镇集中异地建设物业用房的做法,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全面部署。出台《关于推进南部山区统筹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凡山区经济薄弱村异地集中建造物业用房的,在享受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每平方米物业用房补助15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20*年—2009年三年时间内给予山区经济薄弱村增加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助。目前,全县已有37个村级经常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启动建造村级物业用房,其中32村为异地建造物业用房,5个村启动建造外来人员公寓。

4、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有新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全面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高效率现代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7.32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73.36亿元,农家乐经营产值达到1.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8.32%、36%。粮食生产面积达到39.54万亩,总产量18.18万吨。一是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基础建设,完成水稻机插推广0.35万亩,完成目标的175%。推广粮食主导品种、单季晚稻“五改”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测土配方示范区4.06万亩,推广60.13万亩,完成目标的101%、150%。落实千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个(福全峡山、平水会稽),建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5.1万亩,冬绿肥示范基础1.6万亩,过盛秸秆还田推广26.5万亩,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深化农技推广服务体制。今年我们在孙端、福全二镇开展省级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着力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制度,并在全县推广,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农业各主导产业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框架,形成责任明确、层次分明的考核管理体系。抓好现代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社4家,植保专业队28个。广泛开展农民信箱推广应用,新增农民信箱1.1万户,“八个有”行政村联络点建立率达到100%。三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培育主导产业示范村103个,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场3个,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工程,完成“绿证”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47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3149名。完成农业科技培训等70多期,培训人员达1万多人次。四是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今年以来,我县在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在条件基本成熟的王坛镇南岸村先行开展了试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到户,实行以户入社、按地量股、按股分红,入股土地由合作社开发经营,合作社实行保底分红,逐年递增,合作社社员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入股收益和物权保障。试点的南岸村,共771亩,440户,目前入股率98.8%,入股土地集中种值出口蔬菜,农户获得收益保底500元/亩。

5、整体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新改变

今年以来,坚持围绕“五整治一提高”的要求,注重由点及片,由片及面,实行整体推进,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固废垃圾整治等五方面十一项的整治建设内容,并把钱清、杨汛桥等8个镇(街)作为整体推进的重点镇(街),率先大力推进。目前,全县基本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当年新建镇级垃圾中转站3个,286个村实行了垃圾规范化、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迅速,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全县66个村已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建造池容15662立方米,接入农户已达12373户;加强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今年共对14个畜禽养殖场进行排泄物专项治理;清水河道建设扎实推进,今年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清淤101万方,河道砌坎护岸125公里,河岸植树绿化123公里,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县17个镇(街道)304个村(居)54.25万人口喝上小舜江自来水;按照“复绿、添绿、护绿”的方针,加大村庄绿化建设力度,今年共创建省级绿花示范村14个,市级绿色生态村30个,县级绿色生态村46个,县级绿色生态村已累计达到192个;组织开展了“十路三河”沿线的村庄整治,专门出台补充意见,对公路沿线村立面改造给予2—5万元的补助。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共投入资金60519.36万元(县财政资金16892.36万元),共拆除旧房22.43万平方米,新建住房28.90万平方米,新硬化道路60.7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9.5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445盏,新增垃圾箱1653只。通过实施整体推进、联片创建,形成了示范区块,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今年各镇(街)申报创建的各类省、市级示范村中,经省、市初步考核验收,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1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4个,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11个。目前,省、市级示范村2个以上连在一起的区块达到12个,3个示范村连成一起的区块有7个,其中,福全镇的6个省市级示范村已连成一片。

6、扎实开展农民公寓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有新起色

今年以来,我们以孙端镇皇甫庄村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为试点,先后三次召开全县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现场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的若干意见》,全面推广部署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村级主抓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三个作用,把握好开展调查摸底、搞好规划定点、有序推进拆旧、确定安置对象、优先报批实施、加强质量监管六个环节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县新启动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的有17个村,安置点需拆除房屋705间,应拆建筑面积36742平方米,涉及农户332户,计划建造农民公寓53幢721套,拆旧建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拆除房屋624间,建筑面积30928平方,涉及农户299户。全县累计已峻工农民公寓10幢116套,正在建造17幢310套。12月初,全县在兰亭专题召开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建设现场会,对今后我县农村新社区建设明确了目标,并每个镇街确定了1—2个新社区试点。

7、注重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农民整体素质有新提升

今年我县专门下达农民培训转移计划指标,围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致富能力,切实抓好专业农民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村后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并注重抓好家庭工业从业人员、外来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实施培训中,坚持以提高农民培训发证率为重点,注重加强培训的检查、指导、考核,规范培训资金管理,强化培训与鉴定、培训与转移的对接,从而提升了农民培训的层次和质量。今年全县共培训农民21939人,其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4522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9899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6637人、后备劳动力培训881人;有14077人经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今年,我县选派的服装车工代表队在全省首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和第六名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我县继续开展了“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知荣辱、树新风”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争创环境优美村(社区)、争做文明示范户”创建工作,使农民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育。

8、深入实施公共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有新拓展

我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实现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三费合征”,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99365人,今年新增778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87574人,今年新增250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5927人,今年新增33264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131791人,“即征即保”率达100%。目前,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参保人数为332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为13402人。有905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有528名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县专门出台了困难群众最低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办法,向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94.59万元。筹集大灾准备金288万元。全县19个镇(街)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和市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镇,城乡教育均衡化实施取得新进展,现有省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标准化学校合计164所。全县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分别达100%、100%和99.9%,“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高中教育普及率达99.5%,全县已提前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并在全省率先实施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零门槛”制度和“一费制”。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等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面推进,全县享受“两免一补”、爱心营养餐等学生超过3.8万人次,“食宿改造工程”全部31个规划项目,已竣工27个,剩余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第四轮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1%,人均筹资额达到158元,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76.31%。至今已创建县级文化村290个(一级99个,二级102个,三级89个),创建率达到96%,14个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开始实施了“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并展开了第一阶段1个市级试点镇、10个市级试点村、12个市级农民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室及1个县级试点镇、10个县级试点村的试点工作,小康体育村已有26个。

9、探索构建新型合作体系,“三农”综合服务有新加强

我县正在着力探索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现代农业服务和现代家庭工业服务二大重点。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突出四项工作重点:一是组建农村合作经济协会,主要是以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工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为主体,吸纳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特色村、农庄、种养殖大户、家庭工业户等成立协会,目前,下属会员单位已有75个。二是建设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服务中心,重点是在平水副城投资建设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服务中心大楼,建立大型超市和农副产品展示中心,设立为“三农”服务的小额贷款专柜,为家庭工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便捷的综合服务。三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网络。主要是三个方面:①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是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更强、服务功能更全、带动范围更广、市场品牌更响、运作机制更优、示范效应更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会员2304个,带动农户4万多户,并已成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已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②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重点是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三大网络,加大对农产品进超市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现代经营网络中的主导作用。③完善农村信用合作体系,重点是加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办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专项贷款新品种,努力满足家庭工业户、市场经营户、合作社及社员的资金需求。我县已组建*县农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已为农户提供担保3960万元。县农村合作银行当年新增支农贷款6.96亿元,超目标89.6%。四是建设现代家庭工业服务网络。主要是三个方面:①建立健全家庭工业的合作组织。重点是引导建立家庭工业专业合作社,统一原料采购、产品品牌、市场营销,形成整体合力,提升家庭工业竞争优势。②建立健全家庭工业的市场营销网络。重点是加快发展提升针织布、家纺、纺机和服装服饰辅料等市场,引导建立行业性经营户协会,鼓励建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并充分利用地方性商会的优势,促进家庭工业实现产销对接。③建立健全家庭工业融资平台。重点是加强农村合作银行与县农信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建立担保公司,为家庭工业户的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全县已组建1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76亿元,为家庭工业户提供贷款担保。现代家庭工业服务体系建设,我们正在漓渚镇进行试点。

10、致力深化基层民主管理,和谐社会建设有新进展

今年上半年,我县专门召开全县深化“夏履民主程序”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推广应用华舍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目前,有81个村正在安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这一系统的安装,将极大地提升我县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财务可实行全方面、经常性公开。同时,今年以“百村示范、村村规范”为目标,继续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规范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进一步健全了县、镇(街道)、村三级农经信息化管理网络,并拓展了网络功能,将村经济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管理、农村财务辅助审计等内容纳入到网络中,较好地发挥了网络在强化村级财务与资产监管中的作用。此外,为严格规范50万元以下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督促指导,并专门举办招投标工作业务培训会。

在扎实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认识更加深化。今年,全县上下对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特别是通过前几年的努力工作,农村面貌的明显改善,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县里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继续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十分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县委常委会多次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并将市下达的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县人大、县政协均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和督查指导。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焕明除在兰亭镇桃源村蹲点调研外,还赴最偏远的南部山区8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县长冯建荣深入到钱清镇白马山村进行蹲点调研,实地指导新农村建设。其余26位县级专职领导也都深入到村,进行蹲点调研指导。为加大领导和指导力度,28位县级专职领导均落实一个村进行结对联系,给予经常性的指导,促使联系村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各镇(街道)也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注重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驻村指导员直接抓,从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2、投入加大,政策更加有力。在去年出台新农村建设政策意见,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从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每年5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先后出台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建设农民公寓、推进南部山区统筹发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等多个政策意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在鼓励发展现代家庭工业上,专门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户新办家庭工厂、建设家庭工业集聚点、培育家庭工业专业村等方面的补助奖励。在鼓励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上,明确在原规定每户奖励5000元到村的基础上,县财政再按大户每户6000元、中户每户5000元、小户每户4000元标准进行以奖代补到村,重点用于拆迁和公寓配套设施建设。在推进南部山区统筹发展上,明确进一步加大对山区教育事业、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交通网络建设、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如鼓励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村异地集中建造物业用房,在享受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每平方米150元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增加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助。对移民下山,每户增补5000元,整个自然村搬迁30户以上再补30-50万元。在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上,提出实施“五水”(清水、护水、利水、用水、管水)工程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县专门安排落实500亩土地指标,用于新型城镇、村级物业用房、家庭工业集聚点、外来人口公寓等方面建设。此外,县里每年还安排3000万元用于污水收集设施配套补助和垃圾中转站规范建设。各镇(街道)也结合实际,制订了新农村建设的配套政策意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结对共建,合力更加增强。今年,我们把结对共建新农村作为重点抓。除县领导与村结对联系外,专门下发文件,建立健全了三个层面的结对共建新农村帮扶机制。一是县机关部门与村结对。县级机关76个部门(单位)与全县76个经济相对欠发达村进行结对帮扶;二是事业单位与村结对。县31个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与山区31个经济欠发达村进行结对帮扶;三是村企、村户结对。通过开展“百企结对百村、百村帮扶千户”活动,全县有135家工商企业与102个村进行结对帮扶。实行部门、事业单位与村结对,重点是帮助结对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部门(单位)对结对村给予了不少于1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实行村企结对,重点是帮助、资助结对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开展,据统计,村企结对中,已落实项目资金4471.4万元,捐资金额772.6万元。如齐贤镇在“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中,40家规模企业与19个行政村(社区)结为长期互帮互助的对子,企业捐助的224万元资金全部作为结对村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通过开展结对共建,形成了新农村建设上下齐抓、各方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4、机制创新,工作更加顺畅。今年以来,我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度。主要是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示范引导机制。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先后召开了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场会、发展村级经济现场会、推进拆旧建新建造农民公寓现场会、镇村拆迁改造现场会、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现场会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机制,来学习借鉴经验,督促各镇进度。二是建立工作指导机制。为加强镇(街道)、村两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量,上半年,我县又新下派了30多位机关副局级及中层干部到19个镇(街道)分别担任新农村建设专职副书记、党委委员,下派副书记负责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并联系一个村,党委委员专职驻一个村,抓好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8月份,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向19个镇街、开发区又派驻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由我和县政府两个分管县长为总负责人;每个指导组由联系领导、组长、常务副组长和副组长组成。指导组组长下镇(街道)、开发区帮助指导工作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工作日;常务副组长应集中精力在镇(街道)、开发区帮助指导工作。指导组的工作重点是帮助指导镇(街道)、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切实推进“城中村”、“镇(区)中村”拆迁改造(城区企业搬迁)及拆旧建新、建设多层农民公寓工作。指导组每一个月召开工作汇报会,交流并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三个月的实施,对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作用明显,成效突出。三是完善考核督查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注重在深化完善考核机制上做文章。①列入实事工程。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家庭工业发展、农民培训转移等工作列入了20*年实事工程,实行每季统计,定期汇报,进行检查督促。②纳入镇(街道)岗位责任制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示范创建、公路沿线整治、村级经济发展、家庭工业发展、农民培训转移以及农民公寓建设等项目列入了镇(街道)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加大了考核份量。③纳入部门(单位)“联村促发展”考核。为促进县机关部门(单位)更好帮助联系村发展村级经济,参与建设新农村,县建立了部门(单位)“联村促发展”的考核制度,将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家庭工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内容列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岗位责任制挂钩,以充分发挥县机关部门(单位)在服务经济中心、建设新农村中的责任和作用。此外,对各镇(街)新农村建设挂职干部,坚持实行每日信息交流督查制,并单独制订了考核办法,以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挂职干部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5、宣传有力,氛围更加浓厚。为进一步增强和营造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氛围,我县加大了宣传力度,安排43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宣传,在柯桥城区柯西、柯北两个主入口处新制作了两块新农村大型板面广告;策划制作了反映我县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图板和画册,图板在县行政中心等地展出。专题举办了以“新型城镇新农村”为主题的首届农民文体节,共举办广场文艺晚会7场,1万余人观看了演出,并开展了系列农民文体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风貌,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扩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同时,我县加大了新闻报道力度,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与县广播电视办新农村专题节目,推出了以“走进新农村”为专题的新农村建设常年性新闻报道,具体分“记者新村行”、“新农村系列谈”、“百姓话变化”、“新农村新农民”四个小专题,重点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和亮点性工作,至今已采写新闻报道、广播通讯近30余篇;县报社、县广播电视台还定期不定期地刊播新农村建设公益广告;7月份还开展了家庭工业主题宣传月活动,在宣传本地动态的同时,组织到慈溪、乐清、新昌等地进行异地采访,推出系列报道。县里还专门邀请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作了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县机关各部门、各镇(街道)负责人及新农村建设相关负责人近200人听取了讲座。继去年之后又开办了驻村指导员、村主职干部以新农村建设为专题的千人系列培训班,分11期22个班对全县1050名驻村指导员、村主职干部规划建设、集约用地、新型城镇与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各镇、村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制作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宣传灯箱广告、永久性广告牌,部分村还建立了大型广告牌。福全镇与电信部门合作,开通了我县首条新农村服务热线“85508890”(谐音“拨我我灵,拨拨就灵”),群众可通过热线查询和登记各种供求、租赁信息,了解市场行情,进行健康、心理、法律、社保等咨询,对违章占地、乱搭乱建、赌博迷信等各类问题进行投诉与举报,运行一段时间来,共接到群众各类求助信息上百条,解决率达98%。

今后,我县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坚持以整体推进为重点,致力发展村级经济,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全力改善农村面貌,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气色,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力争使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上一篇:县农业总结 下一篇:街道城管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