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中的矛盾化解

时间:2022-09-23 05:01:12

铁路施工中的矛盾化解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施工单位与地方政府、群众之间或多或少都要产生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可能引发路地冲突的潜在原因,要认真分析,采取妥当措施解决。

兰渝铁路在施工过程中对外关系涉及面广,征地拆迁不仅量大,而且难度异常突出,需要路地双方共同努力。应该说,在兰渝铁路建设过程中,处理好路地关系,不仅在工程施工中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确保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地材、便道、临时用房、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政府的平台,充分展示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的企业形象,调整其与外部的关系。

那么如何处理好路地关系,确保兰渝铁路优质、高效地顺利施工?

施工面临的新情况

一是兰渝铁路工程规模大,自身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工程管段增长,施工管理跨度大,项目部与当地群众的接触面广泛,使得施工单位在路地关系上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二是地方政府与铁路项目的位置关系出现变化。兰渝铁路作为铁道部和四川省、重庆市的重点建设项目,理应得到一致支持和帮助,但现在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尤其在征地拆迁等方面的费用常常只能作为“内部挖潜”而不能追加;加之个别村、镇或派出所干部素质不高,借施工用路用地为由,常将“村村通公路”等政策的落实任务很“自然”地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这就使得路地关系协调难度增大。

三是农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非常敏感,部分村民甚至看作是暴富之路,漫天要价,个别村民常因为这些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好就借题发挥,造成路地关系紧张,很容易酿成恶性事件。

路地关系紧张原因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施工单位与地方政府、群众之间或多或少都要产生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可能引发路地冲突的潜在原因,我们要进行认真分析:

一是建设单位的征地款和各种补偿费,经过各级政府层层提留,到群众手中所剩不多,群众对地方政府没有办法,只有向施工单位发泄不满。

二是群众眼里“风水宝地”不能破坏,工程建设影响到自家风水,在房屋拆迁、祖坟迁移中,群众就要高价强索强赔,阻挠拆迁征地。

三是修路从长远看一定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与地方争能源、争道路等问题,施工噪音、粉尘污染也会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干扰,导致故意哄抬物价、设卡堵车、阻止外地劳务队和工程材料进场。

四是一些群众希望在工程施工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较多的收入,如果施工单位不能给他们提供这种机会,就会处处在工地找茬,阻扰施工顺利进行。

五是有的群众认为项目部来当地修建铁路是为了挣大钱,有对立情绪,在需要配合时也想趁机捞一把,因而处处制造麻烦,甚至煽动群众闹事。

六是土地收成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施工中如果不小心压坏了农民的庄稼,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很容易伤害到群众感情,进而出现过激行为。

这些潜在的冲突原因,必须认真客观分析,公正对待,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化干戈为玉帛

首先,着眼于项目部内部。重视自身建设,要教育员工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识与当地政府和群众搞好团结的意义,认识到项目部与当地政府群众只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这是处理路地关系的根本前提。对群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绝不能采取对立态度和过激方法。

其次,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项目部人员要入乡随俗,施工进场前要派人搞好社情、乡俗调查,使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主动搞好与地方的关系,增进团结,得到地方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关心当地群众利益。项目部要关心体谅当地群众,能办到的尽量办;对办不到的事情和无法满足的要求在说明情况的同时,要通过一些必要的形式,利用乡镇、村委和执法人员,沟通融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创造相互理解的和谐气氛。

第四,尽量减少施工扰民。在项目策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扰民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施工扰民。在施工中,把减少施工扰民作为单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努力树立文明施工的良好企业形象。

第五,尊重、相信、依靠政府。尊重各级政府,是处理好路地关系的首要条件。要掌握当地政策规定,主动服从各级政府的指导,理解地方政府工作,坚持经常性的走访,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遇事多同政府联系,相信和依靠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好矛盾;要多提建议,多反映情况,促使政府部门、当地村委主动介入其中,针对难点解决问题。

项目部的外部关系说到底是与外部的人际关系,搞好路地人际关系,需要每名员工在不同岗位上去努力,需要项目部主动正面处理,才能确保路地关系健康发展。

预防路地冲突措施

施工单位在处理与地方政府和群众利益问题上,要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项目部满足地方利益的有利条件有:一是项目部大多数都住在乡村,和群众接触面广,对他们的要求知道的多;二是项目部走南闯北,经历丰富,共性问题多;三是具有一定的物质支援的能力;四是承担的施工项目有的可以让农民去干。而不利因素有:工程项目工期紧,资金压力大,民风民俗不同,人与人之间了解时间短。为此,预防路地冲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主动走访联系。施工准备阶段和进点初期,应及时走访各级地方政府,熟悉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了解办事程序和习惯做法,掌握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定,建立联系,为施工队伍进场和顺利开工奠定基础。

施工中加强联系。施工单位把施工的重要活动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以取得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根据需要,还可邀请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施工例会、施工协调会,以此加强沟通联系。在与地方政府交往过程中,要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胸怀坦荡,严于律己。

参与路地共建活动。施工单位要积极开展路地联欢活动,组织节日慰问,活跃当地文化生活,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活动,建立信任,实现互助。

主动支援地方及群众。配合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营造支持铁路建设的氛围。要认真实施已定的支援行动,让群众从内心支持项目部。

依靠政府处理事件。如果发生拆迁受阻、偷盗、哄抢、拦车、截道和妨碍施工建设的行为或民事纠纷,一方面要及时控制事态;另一方面要请地方政府出面协调,不得采取隐瞒不报、私下了结的错误做法。

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做好工程退场撤点工作,退场前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退场撤点方案,征求意见,商定退场的原则、方法和具体步骤,协商解决遗留问题,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帮助项目部顺利撤点退场。

友好路地关系策略

一是摆正位置,管好队伍。作为施工单位,既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要谦虚、诚恳,反对目中无人的“老大”思想,自觉服从地方政府指导,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和帮助,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与习惯。

二是重视程序,讲究方法。要尊重地方政府的办事程序,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平衡和统筹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无重大的特殊情况,不越级反映情况,防止人为产生矛盾和误解。

三是说话算数,取信于人。凡是地方政府委办的事情,都应尽力办妥;凡是答应的事情,都应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力解决,应及时说明缘故,解释清楚,以免产生误会和隔阂。

四是提高警惕,增强防范。对群众中的一些落后自私现象,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一些有组织的偷盗、破坏、阻挠施工的行为,一旦发现,要坚持按法律程序办事,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给予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五是公私分明,结合实际。在处理地方关系中,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处理好执行国家法律与企业具体政策规定的关系,既不能违反法规条例,又要考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时因地制宜,反对借搞好群众关系掺杂个人感彩,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

上一篇:远 见 第8期 下一篇:让“双核”范式成为一种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