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用证在国内贸易中应用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3 03:24:39

国内信用证在国内贸易中应用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信用证已成为进出口结算中通用性的一种方式,而且在近年来融资热潮中也大显示身手。以结算为例,近年来信用证的结算份额保持在4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被誉为“国际贸易的血液”。然而在国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却发展滞后,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比。本文就是要对国内信用证在国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信用证;国内贸易;风险

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41-02

一、国内信用证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信用证推出。当时一同推出并使用的还有商业汇票。由于当时国内信用程度较低,经济欠发达,信用证暂时没有被列为一种结算工具。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正式将信用证引入国内贸易结算,但此时信用证仍然遭受市场的冷落,2007年国内的信用证发展依然很缓慢,只有几家银行参与到信用证业务当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2010年以来信用证业务才得到突飞猛进的进展,2011年的1月到9月全国开证量已超过了8千亿元人民币,虽然与以往相比量上有了大的突破,但在国内贸易结算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银行承兑汇票。或许这与后者的央行大力推广有关。但不可否认,国内信用证有其自身的硬伤,与庞大的国际信用证业务量相比,它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二、国内信用证规模较小的原因分析

从功能和特点上来说,我国的国内信用证业务与国际信用证并无大的差异,但为什么在国外广泛使用的信用证在我国的发展却严重滞后,甚至频频触礁,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证自身业务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内信用证在制定初是参照了UPC500的原则,但是还是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国内信用证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多问题。首先,手续繁杂,结算时间长,成本高。信用证与国内现行的各种结算方式相比,无疑手续繁杂,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企业快速收回资本的需求。此外,跨系统银行间的信用证通知、交单和资金清偿的渠道不畅通,造成结算速度更加缓慢。成本上,除了通知费略低外,其他费率基本都与国际信用证相当,明显高于国内贸易的其他结算方式,特别是商业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通常会要求开证申请人提前缴纳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开证保证金,以期达到占有对方资金的目的,但这对开证申请人来说却造成了流动资金的积压,使得国内信用证的吸引力下降。其次,与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信用证相比,由于运输方式的不同,国内信用证的使用上会存在单据的缺失,由此造成审核单据时的标准不统一。国际贸易信用证一般都为跟单信用证,所谓的单是指附有货运单据,这种信用证是仅凭货运单据就可以付款的。但是在国内贸易中,货物运输方式多采用的是公路或铁路,基本不存在海洋运输。提单代表货物所有权,有了提单等于拥有货物。国内贸易信用证缺乏提单,贸易就无法顺畅完成。此外,国内信用证结算时,在单据审核上缺乏统一标准,一旦发生业务纠纷,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货物,但是在不同地方的法院或者甚至是由不同的法官来审理,结果都不相同。审核单据标准的缺失,使得信用证业务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单据的质量保证,而是银行之间及银企之间的信用合作关系,这大大阻滞了业务的发展。

2.阻碍信用证发展的环境因素。(1)国内立法滞后,潜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从立法上来看,目前关于国内信用证上的规范仅有一个《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这只是一个规章制度,并不是法律。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修订也相对滞后,这就对国内信用证的使用人约束不足。和另一种结算工具汇票相比,无论从立法上还是从配套体系上都稍显落后。银行承兑汇票已经非常成熟,信用度也较高,商业汇票在《票据法》有专门章节规定,司法解释也比较详细。而国内信用证除了在有关法律中对信用证诈骗有相对应的惩罚外,对于鼓励政策或配套措施一直缺失。(2)人员素质限制,信用证有很强的专业性,但一旦操作熟练又相对简单。国际贸易中的频繁使用使得企业和银行中专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的人员对其非常熟悉。但是如前所述,对于并不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对信用证缺乏了解,而更多使用的是汇票,托收承付,汇兑或者直接现金交易。长期的习惯及对国内信用证知识的不了解使得人们存在抗拒心理。(3)金融机构推广热情不高。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国内信用证却受到相关部门的冷待。由于缺乏相应的运行标准,商业银行即使想开展该业务,也发现无章可循,只能自己摸索,银行自然就失去了推广的动力。作为唯一的规范,《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近年来修订较少,明显落后于当前经济时代的发展。因此国内信用证经常被打入“冷宫”。

三、关于发展国内信用证的建议

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国内市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成熟,交易各方将充分认识到国内信用证在技术含量、灵活性、风险控制、对交易各方等综合效能方面的优越性。所以尽管国内信用证业务在开展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金融业务创新确实有无法阻挡的趋势。我们要从信用证业务本身出发,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则,提供适合信用证发展的大环境。

1.简化国内信用证的相关手续,缩短结算时间。与国内现行的结算方式相比较而言,国内信用证的手续烦琐,办理时间较长。我们把国内信用的规范《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和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使用规范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做详细比较后发现,两者的基本内容几乎一致。也就是说,国内信用证并没有基于国内贸易的特点有自己的结算方式,而是跟国际信用证操作方式几乎一样。举例来说,国际信用证作用中,卖方交单议付的时间,一般是装运日后15天之内,当然也可以买卖双方约定。这个15天的约定是基于跨国贸易,两国之间距离较远以及海洋运输较慢等特点制定的。而国内贸易中不存在这些问题,运输多采用铁路,距离短速度快,所以可以将交单议付期缩短,如3~5天。另外,现代通讯技术在银行间的使用,也可以促进国内信用证流程的缩短,如电报索偿业务可以督促合同的尽早履行。

2.充分利用社会分工的成果,弥补国内信用证单据上的缺憾。在目前国内信用证业务中缺乏像海运提单一样的货权凭证,是货物的转移不能仅仅依靠单据的转换,增加了买方装让货物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利用第三方机构,对国内贸易来说,大量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出现,大大方便了合同的进程。买卖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把运输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者把检验业务交由第三方检验机构,并出具相应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作为议付单据。此外,随着信用平台的建立和规范,还可以尝试通过限制提单的格式,使其能够作为物权凭证,这样银行就可以掌握货物的物权,也可以使因资信问题而无法为企业减免保证金开证的问题得到缓解。

3.加强国内立法及司法保护。如前所述,国内信用证存在法律缺失。对于国内信用证唯一的依据,《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要加以充实完善,要体现出与国际信用证应用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结合国内贸易的特点。对国内信用证欺诈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但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对使用国内信用证的奖励措施。既要吸收国际信用证的优点,又要体现出其自身特点,同时与其他国内结算方式的使用方式要区别开来。加大信用证欺诈和诈骗行为的惩处,出台有关司法解释,为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提供依据,为当事人有关国内信用证行为提供法律边界。

4.准确定位目标客户,加大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的力度。只有对目标客户的精确定位,才能使营销有的放矢。鉴于国际贸易信用证已经使用相对成熟,所以可以从一些跨国公司或外贸企业入手,这些企业已经熟悉了国际贸易信用证,因此对国内信用证更加容易接受。其次,商业银行应是推广主力,对于同在本银行系统开户的陌生交易伙伴,可积极推荐交易双方使用国内信用证控制交易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国内信用证有机嵌入企业的供应链,以大型企业为核心重点开发其下游企业即供应商、经销商或产品消费厂商,改变其传统思维方式,实行替代战略,逐步用国内信用证替代银行承兑汇票。

5.加强培训,先内后外,培育市场。国内信用证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结算方式,因此在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上要求较高。要想推广这项业务,必然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法律方面的培训,在流程设计上,手续操作上以及如何更好地让客户接受这样一种结算方式上都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业务水平的营销和结算队伍对国内信用证的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证结算办法[R].1997.

[2]徐秀琼.国际结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3]阙水深.银行结算通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4]陈伯诚,钱中先,许臻.票据与结算[M].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0.

[5]王水松,费国忠.企事业单位与银行往来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6]陆祖汶.国际贸易融资和风险[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7]谢晓峰.信用证在国内贸易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02,(5).

[8]肖又贤.论我国国内信用证结算法律的制度构建[J].当代法学,2003,(11).

上一篇:粤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合作模式初探 下一篇:新疆生产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