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瘦、漏、透、皱”

时间:2022-09-23 01:24:48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瘦、漏、透、皱”

放眼当下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实,高考的功利性注定了在现有的教育课程体系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备受淡漠”。如何在现有课程框架下让高中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爱上的课,让高中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课程?笔者认为,要恰当处理好“瘦、漏、透、皱”这四个字,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曾用这四个字来评价太湖石的艺术境界,其实,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有心于、有志于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的钻研中,未尝不可以变成艺术精品课。

“瘦”:对浅近易懂的内容,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瘦”

所谓“瘦”就是在精确理解课程标准、精准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精细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现状的前提下恰当地精简教学内容。一方面,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庞杂且富于高度动态性,但教学时数的限制和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注定了精简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另一方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学习内容对于眼下的高中学生浅近易懂,无需教师详解。这时,教师的教学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恰当把握自学的进度,指导学生归纳、自我寻疑、自我析疑。

以《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粤教版)为例,《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属于浅近知识的介绍,学生自己完全可以看懂,因此属于“瘦”的范围。但教学内容“瘦”了,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要求却更高了。教师要通读教材,彻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现状,清楚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自己要阅读、比较、归纳,提出纲领性的阅读提纲或问题链,这样,“瘦”了的信息技术课堂才不是放羊式的散漫或随意的阅读。

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粤教版)的《第六章 信息安全》中,“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学习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合并成1课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在课前研读教材与教学说明,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份自主学习的提纲:①为什么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安全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②你了解哪些维护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措施,哪些常见的信息安全产品?③什么是计算机犯罪,其主要危害有哪些?④你学会了哪些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你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违反信息安全法规或不道德的网络现象?最后一个问题以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中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同时发挥主动性,展开发散性思维,进行分析、概括。这样的教学构思,避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变成“死读书”。

“漏”:让学生真正通过课外活动“捡漏”,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深入探究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讲,回归课程本身的设置意义,即让信息技术课回归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课标要求,高一第二学期开设5门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与第一学期的必修课程的课时数相同,但选修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零基础,而且其涵盖内容丰富,涉及软件也比较多,课堂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个“漏”字,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

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信息技术选修2粤教版),教材内容涵盖多媒体作品的规划设计、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视频的采集与加工等较多内容,这么多内容该如何安排呢?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每个章节内容的大致学时数及学期时间进度表,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安排的研究性学习时数及学校的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发动有兴趣的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笔者只用了1课时讲解“视频的采集与加工”,然后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生电视台的视频短片征集活动。又如,笔者制作的教学网站上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处理教学视频和案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摄影协会,还有的学生为班级活动设计宣传海报,班服等。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也兼顾了学生要求进一步提高能力的需要。

“透”:即“透彻”,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特别是《信息技术必修》部分内容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重叠之处,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重叠的内容呢?笔者认为,虽然内容有所重叠,但是目标不同,高中阶段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掌握软件技术的层面之上,更应该重点关注技术背后所隐含的思想和方法,要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所以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透”字,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粤教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一节,搜索引擎的使用大部分学生都有基础,那么这堂课就应该讲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搜索技巧。又如,学生在了解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之后就会理解,对于同一搜索内容,不同的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给出排序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搜索的时候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再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Excel软件的计算、排序等基本功能,对于高中阶段来说,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侧重讲解如何利用表格数据分析数据,结合图表,得出结论。

“皱”:反复操作,灵活运用,形成知识与技能网络上的“皱褶”

太湖石之美,贵在一个个鬼斧神工的洞、纹理、色彩的回环、皱褶。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也不是平板一块,相当多的操作步骤繁复、琐碎。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应从实践的层面解决内容繁杂的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留意学生操作中容易出问题的步骤,精心收集资料,编写针对性强的上机练习,让学生定期上机动手练习,在练习中纠正错误,让文本的记忆变为动作记忆,进而产生动作意识与习惯,最终转化为操作的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的。

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选修1粤教版)《第三章 可视化编程》,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综合练习是“模拟QQ登录界面设计”,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完成界面设计及控件的属性设置,如“密码文本框”的passwordchar属性根据习惯一般设置成“*”。由于第二章已经学习了VB语言的基本语句和三种基本结构,编写代码部分由学生根据“登录”、“取消”、“退出”三个按钮的实际用途自行完成代码的编写。课后笔者布置的练习是让学生自行开发设计一款小游戏,如“猜数字”、“24点”等。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熟悉了繁复的属性设置,而且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界面设计、设置相关属性,编写代码实现控件的实际功能,使学生由知识、操作上升到灵活运用的能力。

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恰当处理好“瘦、漏、透、皱”这四个字,不仅是教学问题,也是教育问题。人类已经大踏步走在信息社会,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帮助学生在充满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中获得明天的生存、发展机会,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有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打造精品课堂,为培养更多具备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延安市农村人口高血压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下一篇:延续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