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9-22 10:49:48

数学教师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

摘 要: 数学教师要充分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从而带动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数学教师 一年级新生 养成教育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看来,习惯的养成对人生影响是多么重要。从事了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例如:有些学生不会听课,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爱读题或读题时眼睛一瞟,只读有数字的语句,随便不完成作业,忘带学习用品,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学生在低年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成教育训练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入学的孩子首先要做好养成教育训练。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且对于刚刚走出幼儿园,来到全新的环境,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如何让孩子很快适学校生活,教师就要做到事无巨细,持之以恒,明确要求,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让学生介绍自己,尽快熟悉同学,熟悉校园生活。教师明确基本的课堂常规要求,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要干什么。

2.教给学生尽快认识各门课的教科书,学会做好课前准备。

3.知道什么是上课,会坐着上课,眼睛看着老师。知道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尽量大,语速适中。

4.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授,思考同学的发言,知道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跟着老师的引导想问题。

5.会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学具,带齐学习用品。写作业时,桌面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注意写字姿势。

常规训练常抓不懈。对新入学的孩子要先定好要求,再提要求,不能总是变化。提出要求后就一直严格要求下去,坚持再坚持,直到学生养成习惯。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常规要求不能提出的太多;二是做到后就要严要求,不断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有进步的学生,不断鼓励,正确引导,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低年级的数学教科书图文并茂,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学生阅读教材,主动获得数学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现行教材配备了生动、实用性很强的课件,但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先不出示教学课件,而是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中内容,并设计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问题。如:“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等。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识字量少,但有的学生认识的字较多,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读题,实在不认识的地方教师给予帮助,然后再出示课件进一步学习。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初见成效。学生已初步养成了主动阅读教科书的习惯,只要听到老师说“现在把书翻到……”学生就很快翻开书,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学习“分与合”时,知道了4、5的“分”之后,提问:“你知道什么叫合吗?”“你能用恰当的符号表示吗?”学生积极讨论,争相发表见解,逐步得到可以用“+”表示“合”。学习《6―7的认识》这一单元中“解决问题”时,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图里有什么?”“完整地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学生很快按老师的引导回答了以上问题后,再继续提问:“解答正确吗?”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我注意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鼓励学生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在学生表述有困难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语句,但不能让学生机械重复。在学生开始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到已有相当多的学生举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回答,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经过大家争议得到正确结果,这样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提问时要注意避免仅与经常发言正确的学生对话,而要注意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羞涩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刚入学的新生,处于习惯形成的起始阶段,他们的模仿性、好奇性、可塑性很强。良好习惯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必须有四心:即细心、耐心、爱心、热心,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还要与家长配合、家庭学校共同努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表达能力 下一篇:如何有效设置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