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连康佐治小儿鹅口疮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2 09:47:16

【关键词】思连康;小儿鹅口疮;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7-01

我院儿科自2005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小儿鹅口疮84例,其中44例采用思连康(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佐治,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84例均为门诊患儿,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40例,伍用思连康组44例。常规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0-28天21例,29天-6个月10例,-1岁5例,>1岁4例。临床表现均为鹅口疮的典型改变。其中反复感冒4例,反复肺炎3例,营养不良2例,佝偻病5例。伍用思连康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0-28天24例,29天-6个月10例,-1岁6例,>1岁3例。临床表现均为鹅口疮的典型改变。其中反复感冒5例,反复肺炎3例,营养不良3例,佝偻病6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我们采用5%碳酸氢钠擦洗,外涂制霉菌素混悬剂,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处理,5-7天为1疗程。伍用思连康组,除了常规治疗方法外,加用思连康,一般用法为-1个月一次1/3片,-6个月一次1/2片,一日3次;-1岁一次2/3片,一日3次,疗程为5-7天。

1.3疗效评定①显效:3天后临床表现消失,一般情况良好。②有效:5天后一般情况良好,临床症状消失。③无效:临床表现无改变,或加重。④复发或反复:临床表现消失后,停用后不久又出现鹅口疮临床表现。

1.4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反复或复发6例,有效率97.5%,复发率13.6%;伍用思连康组: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0例,反复或复发1例,有效率100%,复发率2.3%。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复发率有显著差异。

2讨论

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的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以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最为多见,且易反复。从本文资料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思连康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系原籍菌制剂类,它们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挥作用,其机制为:①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分泌抑菌或杀菌物质,产生有机酸,刺激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分泌等阻止致病菌及毒素粘附,抑制或拮抗致病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从而纠正菌群失调;②通过构成生物屏障,刺激和促进粘蛋白表达与分泌,增强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防止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③促进出生后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的激活、发育与成熟,参与机体对食物和正常肠道菌群的免疫耐受;④通过对肠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作用,均衡细胞因子,特别是致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调节肠道粘膜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甚至调节肠道以外的全身性免疫应答反应[1]。本文伍用思连康治疗小儿鹅口疮,不仅疗效明显,且反复或复发的病例明显减少,在应用过程中也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跃杰,黄志平.正确认识、评价和使用益生菌药物.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4-26.

上一篇: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下一篇: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