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探索

时间:2022-09-22 07:57:03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探索

摘要: 环境保护是当前和未来全球性重大课题之一,化学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作用重大,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global most important issues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It has major role for chemistry in developing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pproach of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penetra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as expounded from four aspects.

关键词: 环保教育;化学教学;渗透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chemistry teaching;penet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27-01

0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都或多或少与化学有关[1]。环境污染中有85%以上是由化学药品引起的污染[2]。因此,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化学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环保教育,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利用化学课堂,渗透环保意识

高职化学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多而广,如硫酸的工业制法、煤、石油、苯、甲醛、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调查数据、报道、图片、科普小论文,紧扣课程内容适时渗透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进而引导学生探讨进行环境保护的措施。

例如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结合介绍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资料表明,长期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会损害肝脏及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3]。可见,白色污染不仅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而严重的危害。探讨环境保护的措施:广泛宣传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研发替代产品。

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主导性的作用,认真积极进行环保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方式应当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开展课堂交流、布置课外作业、设定研究活动等形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环保知识的兴趣。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2 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直观更有效的载体。然而化学实验中使用或制备的有毒或有害的物质、实验中产生的废液以及实验后剩余的废弃物以及放射源等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从环保和学生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化学实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尽可能不采用剧毒化学品进行学生实验。②规范实验操作,严格控制实验试剂用量,必要时还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如设计微型化学实验,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金属卤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的实验,若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实验,只要在穴中滴加1-2滴卤化物溶液,然后再滴1―2滴AgNO3溶液,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实验效果。通过采用微型实验,既节约了化学试剂,又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同时又有效地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③在通风橱中或密闭装置中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制备,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设计多余气体的吸收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气中。⑤将实验后废液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或用大量自来水稀释冲洗排放,实验用过的化学品也要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⑥在实验教学中,从环保的角度向学生讲授有关试剂的正确贮存方法。如实验室储存HNO3、AgNO3、氯水等时,要用棕色瓶储存在阴凉处,以免HNO3、AgNO3、氯水见光分解污染空气。再如液溴储存时要用水封,溴水要现配现用,以免溴蒸汽逸出污染环境。

另外,在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课件实验、演示实验、分小组实验等途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 在活动课中强化环保意识

将环保教育纳入化学活动课中,比课堂渗透法更生动、更丰富,更具灵活性和实践性,它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①利用环保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环保方面有关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化工厂、水泥厂,调查排出的废水、废气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的状况,了解工厂采用哪些排污措施。通过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增强使命感,达到渗透环保意识的目的。③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环保主题演讲、征文及环保知识竞赛,还可利用黑板报等形式,探讨如何防治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的措施,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书籍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环境知识的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4 发挥化学教师在环境保护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化学教师,其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

①化学教师要积极进行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踊跃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学习,并在教研组内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的探讨。②在日常行为中,化学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倡导环保新理念,践行环保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打印机和电脑不用时及时关闭;节约用纸;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老师如果买车,可以买小排量的,或者坐单位的校车,离家近的可以步行上班;老师要少抽烟或不抽烟,也不要请人抽烟,更不要在办公室和教室抽烟。据报道,日本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8.9%,日本人抽烟自掏腰包,不请人抽烟。

总之,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既发挥了学科的优势,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化学教学应将环保教育的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师生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曾爱华.试析渗透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J].成才之路,2010.

[2]赵素萍.渗透环保教育提高环境道德素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

[3]任文.关于我国一次性餐具使用的情况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技术综述 下一篇:咸旬高速填方路基强夯处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