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为专业服务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时间:2022-09-22 07:32:29

构建为专业服务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依然墨守成规,其评价体系也过于陈旧。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评价为专业服务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评价 为专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5-01

“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作为文化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实用性工具学科,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正确的做好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对改进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师生的相互良性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语文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等能力,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适用型人才,改革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评价的现状

1.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观念仍然陈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受应试教育评价观影响的痕迹依然很明显,往往把考试分数看得很重,忽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估量。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多的是终结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评价的侧重有偏差。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的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语文实用技能对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由于技能培养的长期性和潜在难度,现在语文教学效果评价仍以书面考核为主。

3.评价随意性较强,非智力因素没有纳入评估范围。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这些非智力因素,虽不是语文学习本身的内容,却与语文学习活动及其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评价,更能发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目前这方面因素很难进入中职语文教学评价领域。而广大教师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缺乏研究,大多没有掌握较为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法,评价项目及其权重的确定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二、到底选择何种考核评价方法更合适

首先要确定中职语文的性质和目标。中职教育阶段的语文应当是一门语言专业技术课,它主要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起一定的补充和辅助作用。要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要充分体现中职语文教学“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那么,在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就应该更多的为专业服务。

1.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指的是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起来,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所要求的特有专业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制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

2.笔试和实践测试相结合。笔试:一些基础知识、文言文知识、阅读分析和写作等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也适宜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实践测试:口语交际、协作探究等相关能力的评价主要采取“实践测试”。“实践测试”要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朗诵、演讲、辩论、情景模拟(如组织“招聘会”、“面试”、“产品介绍”或“项目谈判”等)。“实践测试”有的是即时测试,有的要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有时是对学生个体进行测试,有时是把学生放在小团体中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不同而方式各异。实践测试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应用能力进行动态考核,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境随机发挥,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应聘面试、工作就业提升应对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其专业学习,为其今后的就业打基础,如何实施合适的语文教学评价是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一纸定乾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更多的关注试卷以外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

上一篇:《绩效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标记性语言在情景语境中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