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真的让你更high吗

时间:2022-09-22 07:14:28

太阳真的让你更high吗

北卡罗莱纳维克森林大学的皮肤科专家斯蒂文・费尔德曼长期研究晒黑对人心理的影响。他认为:“尽管皮肤癌发病率日益增长,皮肤科专家也反复提醒病人们要注意防晒,但这似乎并未减少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而现在日光浴床产业发展也是越来越迅猛。”

皮肤癌的发病率在美国确实处于上涨态势。在1992年至2006年期间,接受非黑色素沉着皮肤癌治疗的病例增加了近77%。社会群体对美貌及小麦色皮肤的追求也许是其中一个因素,但研究表明,这或许还存在着其他原因。经常暴晒的人群能区分出紫外线光浴床和非紫外线光浴床,他们更喜欢紫外线光浴床,因为会使他们感觉更放松。

这些因素给哈佛医学院皮肤研究员大卫・费舍尔带来灵感,他觉得,驱使人们长时间接受日光照射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动力。为了找寻答案,他和同事给小白鼠每日定量的紫外线照射并持续6周时间,这种剂量相当于一个浅肤色的人在佛罗里达正午时分的太阳下曝晒20?30分钟。

实验小组紧接着测试了小白鼠β-内啡肽的水平――会使大脑产生类似服用鸦片药物后的愉悦感觉。他们还分析了啮齿动物的尾巴对于疼痛以及温度的反应和敏感度。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研究人员得出了类鸦片效果可使动物变得不那么容易感觉到不适的结论。例如,它们不会那么快地意识到被针戳或是坐在一块温暖的板上。它们的尾巴通常都是比较松软,但如果受到类鸦片药物的刺激(如吗啡)会变得僵直。

研究小组的实验揭示了小白鼠通过照射紫外线后所产生的变化,其内啡肽水平显著提高――从30%上升到50%。这些小白鼠还演示了触觉反应,对于温度的敏感度,拖着刚性而直立的尾巴行走,这些迹象都表明内啡肽是产生类鸦片效果的原因。另一方面,没有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小白鼠行为表现正常。

为了验证紫外线是否是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研究者们给这些小白鼠注射了纳洛酮。“这些给过量吸食海洛因或者类鸦片药物的急救病人的药物,可以扰乱内啡肽的进程,阻止类鸦片药物的摄入,防止身体过于兴奋。研究者们发现,一个剂量的药物注射后,小白鼠的敏感度和尾巴的姿态立刻就恢复了正常。他们表现出了例如身体颤抖、牙齿打颤以及爪子发抖等戒断症状。之后,它们甚至表现出偏爱呆在笼子里,因为这样就不用经历纳洛酮的痛苦影响。这表明了,小白鼠们渴望避免紫外线戒断,这种渴望能够影响它们的行为和选择,这也是上瘾的迹象。

研究小组推测,内啡肽和类鸦片药物会激励哺乳类动物去寻找阳光,因为阳光的照射会促进身体产生维生素D。但酷爱曝晒的人因为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很可能会对此上瘾,这还会增加患癌风险甚至致命。费舍尔对一些日光浴沙龙并不持赞同态度,他认为,参与者可能都是上瘾的,这种沙龙会增加皮肤癌的得病风险。现在研究已表明这样会导致一种渴望紫外线照射的行为依赖,这又是尼古丁危害的翻版。

上一篇:推动道教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篇:相聚茅山 问道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