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 着力课改

时间:2022-09-22 06:57:54

教师是学校人才的第一资源,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十一五期间,为解决教师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激发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躯力, 强化学校省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内涵。我们以“面向全体、着力课改、立足校本、研学结合、多元开放”为方针,创建了新时期教师岗位培训模式,使教师真正发挥出促教兴校的主力军作用。

一、搭建师德培训平台,培养敬业爱生品格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我们始终把它列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同伴互助、履职承诺,自查互评、实践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将理论素养转化为自觉履行师德、师风的具体行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把践行“献师爱四做到”落实到位:一是做到将教师爱之情落实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与善待上;二是做到将爱的行动落实在公平、公正育人及与特殊生结友相处等方面。三是做到将爱的能力落实在“对少年行为塑造矫正技术”掌握运用上,四是做到将爱的艺术落实在严爱相济、因人疏导等方面的教育艺术上。献师爱四做到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让教师从沐浴着师爱之情而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了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创设多元开放培训平台,提升课改适应能力

1.分层立标,夯实梯队教师业务培训

(1)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让其在实践中学会教育教学基本功,以适应教师角色转换。采用拜师学徒法,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知、行、能”上进行传帮带。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每学期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班团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2)对青年教师进行“上格”培训,让他们在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参加基本功比武、学科教学竞赛、课件制作评比等,反思成绩与不足,确立发展定位,学校为其尽快成长为一名新秀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助。

(3)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训,让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通过参加省内外研修班学习,掌握前瞻性教育观、质量观等。通过参加各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创新教学风格,站在课改前哨,以专家型姿态引领教师发展进步。

2.搭建新课改培训平台,促进教师角色转型

(1)开放式培训。一是走出去。十一五期间我校派百余人次去省内外培训学习,汲取优秀实验区经验,聆听专家新课程讲座。理解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外出培训归来的骨干做好课改培训的二传手,以不同方式予以汇报、讲座、辅导,或执教一节新理念的观摩课。二是请进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后10次请省市教科研专家、教授、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与做课,借助网络资源组织观看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特级教师讲座及新课程观摩录像。 同时,我们挂靠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作为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或请院领导教授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学辅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全校教师卓有成效地受到了新课改培训。

(2)多元化培训。一是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和假期集中办班,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通过对新课程相关资料的学习辅导,解决理念层面问题,通过看示范课及案例分析,解决理念与实践对接中的感性操作的问题,专任教师课改培训率达100%。二是强化小群体校本研学合作机制。为推进以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我们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为引领,开展“研—培—用”相结合的集约式磨课研学活动,真正形成了教学问题研究化、研究问题课例化 “研、培、用”一体化的团队研学模式,起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解决课改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学校鼓励教师自学。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订阅近万元报刊、课程培训资料和电子资料。同时根据学校研训主题及教师需求,学校为教师网上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学校有关领导及校园网站及时将网上相关资料或目录索引印发给所需教师,让教师到各网站自己查询。

三、打造技能培训平台,锤炼教师现代教学基本功

1.创建信息技术培训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了多种媒体的购置。建起了千兆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网络学习室,电子监控网,40%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使教师尽快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轮训,专任教师100%达到初级标准,80%教师掌握电子备课及制作相关课件的能力,有40%的专任教师已达到或即将达到中级标准,每学期举办来的多种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参与率达95%以上。

2.创建心育技能平台

新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把握学生心理教书育人已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技能。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列入教师培训中,在全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心育通识培训外,还选派骨干去省市参加系统培训。回来后在教师中进行系列讲座与实践训练,开展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研究与评比活动,课堂上教者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以最佳心态进入学习。倡导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灵的“保健医”,将“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视为育人理念。

3.创建科研技能培训平台

借助十一五课题研究平台,让教师在科学探索的实践体验中提升科研素质。十一五我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4项,90%的教师参与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22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工作者。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育手段与初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研究》被中央教科院科技研发中心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集体。我校总结的《“言情激励”是发展性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非物质化手段》一文在全国课题推进会上介绍,被总课题组专家认定为最有影响力的成果,并刊发在中央教科所张敬培主编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课题研究文集上。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教为学服务的发展性导学达标五环节模式”,已在学校推广应用,并被中央级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刊发。

四、提供自我展示平台,让教师在促教兴校中大有作为

为检验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专业素质发展水平,学校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课改“达标课”、“创新课”、“教学大赛”、“基本功大比武”,举办师德演讲会、教育论坛会、多种媒体课件展示与评比会,先后有17人设计并执教的18节新课程优质录像课在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全国发展性课堂有效教学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有39人次执教的46节课在省市县的课堂教学评选中被评为优质课。学校《科研报》及《教科研视窗》及时刊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及经验总结。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研究月”活动,每年征集两次教师的研究总结、案例、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等科研成果,并将优秀成果向上级科研部门推荐,或汇集成校级研究文集。五年来学校共投入两万余元奖励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2007年12月10日佳木斯市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暨“有效学习与教学管理创新”桦南现场会中学现场会在我校举办。来自佳木斯市农村中学领导及骨干教师共150余人,观摩了我校有9名教师的新课程有效教学开放课,看了5名教师的基本功书画技能表演,参观了我校《有效学习及教学管理创新展览》 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十一五期间,由于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把多元开放、研学一体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列为常态化制度化管理,促进了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师德师风测评满意率由原来的90%上升至98%;学历层次已由原来的专科向本科及研究生转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由原来的70%上升至85%;新课程教学胜任率由原来的78%上升至96%。教师间你追我赶, 创优争先蔚然成风,校级以上教学骨干由原来的30%上升至39%。在市县举办的学科技能和创新杯课堂教学竞赛中41人次获奖。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六年中,教学质量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中考成绩实现了历史上的双突破、大跨越,刷新了记录。

上一篇: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