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策略对汉语儿童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9-22 06:29:26

类比策略对汉语儿童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以118名2-6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汉语母语儿童在英语单词阅读时类比策略的使用以及英、汉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汉语儿童在阅读英语单词时使用类比策略,其发展特点反映了母语汉语的结构特征;在控制了汉语能力和学习经历之后,英语单词类比能力依然对英语阅读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词汇量是影响类比能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类比策略 英语阅读 词汇量 汉语儿童

分类号:G442

1.问题提出

类比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它反映了一种把一个事物看成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跳跃。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类比能力不但成就了人类科学艺术方面的高级创造,而且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和判断。

类比能力对儿童的阅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西方英语儿童研究显示,类比是儿童认读单词使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具有代表性的Ehri的阶段理论认为,在单词认读发展的最高阶段,儿童通过大量类比对英语中反复出现的词形结构进行合并记忆以降低记忆负荷,在此之前儿童要先后经历前拼读阶段、部分拼读阶段和全拼读阶段,因此类比是儿童在具备语音解码能力之后使用的重要策略。然而,与Ehri的阶段理论不同,Goswami提出的交互类比模型理论认为,类比是儿童在阅读发展的最初阶段即开始使用的策略。儿童从阅读发展的最初阶段便开始构建词形单元与语音单元的联结,而这种联结从“首音(音节内的第一个音)+韵脚(音节内除第一个音以外的部分)”水平开始,随着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和语音单元的不断细化,与之联结的类比词形单元也不断细化。Goswami提出两项证据:第一,不具备语音解码能力的儿童(平均年龄5岁4个月)和根本不会阅读的儿童在学习了线索词之后,能够正确读出与线索词具有词形类比性质的生词;第二,韵脚意识,而不是音位意识,是韵尾类比能力的显著预测变量,而韵脚意识的发展早于音位意识,因此韵尾类比能力的发展早于语音解码能力。在其他研究中,有关类比策略的早期影响也获得证实。

因此可以看出,类比是英语母语儿童阅读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策略,尽管其何时开始发挥作用尚存争议。那么,对于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英语L2)的儿童来说,类比策略有何作用?研究显示,英语L2儿童在英语水平上虽与英语母语儿童有很大差距,但在读写发展轮廓上显示出与母语儿童相似的规律。另有研究指出,受母语特点、L2经历以及母语与L2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母语系统的L2学习者呈现不同的学习特点。汉语在语音和字形特征上与英语存在很大差异。汉语的基本语音单元是音节,包含首音和尾音(声母和韵母)。一个汉字既代表一个音节又代表一个词素。汉字中90%是形声复合字,即由一个声旁和形旁组成,其中8%包含粘着声旁,即该声旁不是独立汉字也没有独立发音,但对汉字读音提供线索,例如,粘着声旁“要”和复合字“僵,疆,缰,礓,韫”。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在阅读带有粘着声旁的生字时使用类比策略。那么,汉语儿童在阅读英语生词时是否使用类比策略?如果使用有何特征?汉语儿童的英、汉阅读能力之间有何关系?类比能力对英语阅读能力有何影响?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回答这些问题。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来自天津一所普通公立学校的118小学生参加了实验(二年级39名、四年级37名、六年级42名,平均年龄7岁6个月、10岁5个月、12岁5个月)。

2.2实验工具

2.2.1英语单词类比

个别施测。包括三个实验。测试材料包括两组生词,每组9个,每个单词印在单独的卡片上,由主试向被试逐一出示。实验程序包括前测、学习、后测三个步骤。被试首先逐一朗读卡片上的单词(前测),之后,由主试教给被试朗读一个线索词,确认被试学会(学习),最后,被试再次朗读卡片上的测试词(后测,材料与前测同)。后测时线索词保留在被试视线范围之内。测试词均为生词,在三个实验中分别考察不同结构和位置类型的类比使用。实验一使用CVC(辅音+元音+辅音)结构线索词,如“bug”,三组测试词分别考察“含单元音尾音类比”(如“rug”)、“首音+单元音类比”(如“bud”)、“单元音位置类比”(如“cud”)。实验二使用CVVC(辅音+双元音+辅音)结构线索词,如“beak”,三组测试词分别考察“含双元音尾音类比”(如“peak”)、“首音+双元音类比”(如“bean”)、“双元音类比”(如“heap”)。实验三使用CVCC(辅音+元音+双辅音)结构线索词,如“wink”,三组测试词分别考察“含双辅音尾音类比”(如“pink”)、“词尾双辅音类比”(如“tank”)、“单元音类比”(如“gist”)。每个实验中被试读对一个得1分,满分18分。

2.2.2英语假词阅读

个别施测。被试朗读80个单词,由60个假词(符合英文拼写规范但不存在的词)和20个填充词(熟悉的真词)随机排列组成,分CVC、CVCC、CCVC、类比类单词(如“zight”)四类,每类20个单词。读对1个假词得1分,满分60分。

2.2.3汉字类比

个别施测。主试首先教会被试朗读5个带有粘着声旁的复合字(如“硷”),之后请被试朗读10个汉字,由5个带有同样粘着声旁的假字(如“炝”)和5个为填充字(如“走”)随机排列组成。假字读对1个得1分,满分5分。

2.2.4英语真词阅读

个别施测。被试朗读40个单词,由20个本年级词汇、10个过往年级词汇和10个未来年级词汇随机排列组成。读对一个得1分,满分40分。

2.2.5英语词汇量

个别施测。使用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PPVT-R)量表。主试口头呈现一个单词,被试从4幅图中选择与该词意义对应的图画。考虑到汉语儿童的英语水平,测试从二岁英语母语儿童词汇量的水平开始。使用原始分数计分,方法依照PPVT-R指导手册。

2.2.6汉字听写

小组施测。共40个测试字,由20个本年级汉字、10个过往年级汉字和10个未来年级汉字随机排列组成。为避免多音字混淆,被试将目标字放在特定词汇中,如“天空的天”。写对一个得1分,满分40分。

2.2.7快速数字命名

个别施测。快速命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测量从记忆中追溯语音和文字信息的能力。快速数字命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of Digits)是汉语阅读研究中普遍采取的测量工具,对汉语阅读流利度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由1、3、4、5、8五个数字每个呈现5次组成的25个数字随机排列,要求被试最快、最准地读出。测试两次,取两次命名速度的平均值。

2.3实验程序

按汉字听写、英语真词阅读、英语词汇量,汉字类比、英语单词类比、快速数字命名、英语假词阅读的顺序在两周内完成。该顺序为随机选定,各项测试间隔1-2天以避免测试顺序产生影响。

3.结果

3.1英、汉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

表1显示各项测试的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效应在所有测试中均显著。在英语单词类比方面,年级效应显著,F(2,115)=19.42,p四、二年级,后两者没有差异。在汉字类比方面,年级效应显著,F(2,115)=46.16,p四、二年级,后两者没有差异。在英语假词阅读上,年级效应显著,F(2,11s)=89.10,p二、四年级,后两者没有差异。在英语真词阅读方面,年级效应显著,F(2,115)=53.47,p四年级>二年级。在汉字听写任务中,年级效应显著,F(2,115)=88.40,p二年级,前二者没有差异。对于快速数字命名,年级效应显著,F(2,114)=47.48,p二年级,前两者没有差异。在英语词汇量方面,年级效应显著,F(2,113)=15.53,p四、二年级,后两者没有差异。

如表1所示,各项能力均在,01水平上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类比能力与英、汉阅读能力均密切相关,汉语能力与英语能力密切相关。

表2显示了分别以英语真词阅读、英语假词阅读为因变量,以其它因素和能力为自变量、按照不同顺序进入的三个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由于年级作为分类变量不能直接进入回归分析,因此以“二年级v.s.四年级”、“四年级v.s六年级”两个对照虚拟变量的形式进入回归分析。模型1结果显示,年级所代表的学习经历对英语真词阅读和假词阅读分别具有49%和62%的解释力,在控制了年级因素和快速命名能力之后,汉语能力(汉语听写和汉字类比)对英语真词阅读和假词阅读依然分别具有7%和3%的独特解释力,显示了跨语言迁移的影响。模型2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汉语能力和快速命名能力之后,年级因素对英语假词阅读能力依然具有33%的独特解释力,这说明对汉语儿童来说,年级所代表的英语学习经历对其英语单词阅读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模型3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级因素、汉语能力和快速命名能力之后,英语单词类比能力对英语真词阅读依然具有2%的独特解释力,这说明类比是汉语儿童在学习经历和母语能力之外、对英语阅读能力具有独立影响的能力。只有控制了英语词汇量之后,类比对英语单词阅读能力才不再具有解释作用,这说明汉语儿童的英语单词类比能力与英语词汇量紧密相关,词汇量是儿童识别英语中反复出现的词形结构的基础。那么汉语儿童的英语单词类比能力有何特点?下面通过分析英语单词类比实验的结果,考察汉语儿童对不同结构和位置类型的类比的使用。

3.2汉语儿童英语单词类比发展的特点

表3显示英语单词类比实验的结果。实验一中,以前测正确率为协方差,位置类型为被试内因素,年级为被试间因素,后测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位置类型效应显著,F(2,113)=25.63,p

4.讨论

4.1汉语儿童类比策略的特点

研究显示,与英语儿童一样,汉语儿童能有效地借助类比学习英语生词。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前测中只读对了6%的尾音位置和10%的首音+元音位置发音,但线索词学习使二者分别提高到56%和74%。研究还显示汉语儿童的英语单词类比能力具有以下特征:首音+单元音或双元音类比易于尾音类比,含双辅音的尾音类比易于词尾双辅音类比,单独元音或双元音类比最难。六年级学生对各种位置的类比能力均好于二、四年级学生。上述特征从两方面支持了Goswami的理论,首先,不具备语音解码能力的儿童可以使用类比学习生词;其次,词形类比单位与儿童心理词典中的语音分割单位相联,低年级儿童胜任更简单的词形类比(如首音+元音或尾音),不擅长需要细微语音分割的类比(如词尾音和中间元音)。但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汉语儿童更胜任首音+元音类比而非尾音类比。考虑到汉语的音节特征,这一事实也并不令人惊讶:汉语音节普遍以开放元音结尾,如“ma”和“hui”,只有少数例外音节以辅音或辅音串结尾,如“an”和“ang”。因此可以推测,低年级汉语儿童对首音+元音结构类比更敏感及对尾音类比更生疏,或归根于受母语语音结构的影响。

4.2汉语儿童类比策略与英语阅读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的英语能力受汉语能力的影响,但此影响受年级因素的制约。年级因素解释了61.7%的英语阅读变异量,并且在控制了汉语能力之后依然解释31.5%的变异量。这说明对母语与英语存在巨大差异的汉语儿童来说,年级所代表的学习经历对其英语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汉语儿童的英语单词类比能力对英语阅读具有重要作用。在控制了年级和汉语能力之后,英语单词类比依然对英语阅读具有显著贡献。这说明对汉语儿童来说,类比是一项重要策略。

4.3教育建议

第一,类比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使用的隐性策略,汉语儿童在英语学习中亦是如此。英语教师可以从初始阶段便利用这种隐性倾向,引导儿童关注英语中反复出现并具有一定共性语音特征的词形结构,这将加速儿童英语生词学习,扩大词汇量,从而形成“词形类比词汇学习扩大词汇量更多词形更强类比能力更大词汇量”的互动循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第二,虽然汉语儿童的英语能力在初始阶段受母语能力影响,但对其英语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英语经历,因此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内容丰富儿童的英语经历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手段。

5.结论

(1)汉语儿童在具备语音解码能力之前便能有效运用类比策略阅读英语生词。(2)与英语儿童相反的是,受汉语语音结构影响,汉语儿童对“首音+元音”位置的类比能力好于尾音位置的类比能力。(3)在控制了年级和汉语能力之后,英语单词类比能力依然对英语阅读能力具有显著的独立贡献。

(责任编校:刘玉娟)

上一篇:80后乡土文学的守望者 下一篇: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及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