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人的科学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2022-09-22 06:11:06

论马克思人的科学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2-001-02

摘 要 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科学的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阐明了人的本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在于其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性;是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和理想性的统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实践 社会性 发展性 理想性 时代意义

人和人的本质问题,自古就是备受哲人们关注和思考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话题,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对此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解答,其中最科学的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于今天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发挥着其重要的价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探索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最早在古希腊,人们在对自然和宇宙观察、思考和探索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人自身生活和存在的思考、认识和理解。如:智者普罗泰戈拉在把人与自然进行比较的同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通过“认识你自己”的至理名言,认为哲学应把目光从自然转向人的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性的动物”。到了中世纪,随着宗教哲学的发展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早先萌芽的人的理性本质也沦为宗教神学的本质。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颠覆了信仰高于理性的神学观,将人的本质从宗教的神学的天堂重新拉回到世俗的世界,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这一时期,哲人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新的探索。首先,仅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明人,看不到人的社会性。如英国经验唯物主义先驱培根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是奴隶,人才是真正的主人;霍布斯则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爱自保,为了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不惜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洛克从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出发,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阶级本性说成是“普遍的人的本质”。其次,从人的精神本性来说明人。如笛卡尔,把人当作一个怀疑的精神实体,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斯宾诺莎认为人的本质由身体和心灵相结合构成的统一体,提出了思想的本质是自由的观点;此后,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存在者,又是理性存在者,着重强调人的本质是理性和自由的体现;黑格尔在批判康德人是感性存在的同时,肯定和继承了其关于人的自由和理性的看法,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主客体统一的自我意思即理念或客观精神。显然,从精神属性来说明人,这是对人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和探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要求理性借助科技的力量成为世界的主宰,同时也成为人的本质力量有力证明。总之,无论从人的自然属性的角度对人的本质的自然解释,还是从人的精神属性角度对人的本质的理性理解,都是从个体角度对人的本质的一种抽象的说明和解释。他们只看到人的本质当中某些或某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于脱离了社会实践,因而对人的本质的解释也就相应地缺乏科学的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人学观的同时,立足于实践,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而独到的阐释。

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和发展

马克思在对西方传统哲学观进行批判的同时,合理地吸收其理论内涵,在实践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可见,马克思在考察人的本质时,是与费尔巴哈完全不同的。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活动,马克思则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其人,就决不能把人同自己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活动割裂开来,而必需把人当作现实的人;不是把人看作感性的存在,而是看作感性活动的存在。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因此,实践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人的不断劳动,才能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成为真正的人。并在不断的生产和实践发展中,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不断地造就自己的本质。“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此,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3]。”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的形成绝不能离开人的现实活动,离不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否则,就谈不上人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历史观。

(二)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根本属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们在现实的从事生产活动的实践中,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其人,也就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社会是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没有劳动就没有社会,反过来社会也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条件,尤其制约人的本质。因此,人的本质怎样,人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由他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当然,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并不等于说人的本质只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人的本质是作为现实的人存在的根据,这种根据存在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而人的现实关系是人与世界全面的关系,既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的根本属性在于社会性,并不排斥人的自然属性。人凭借具有社会特点的劳动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人化,从而成为社会活动的客体。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恰恰是人的社会性的关系,体现着人的社会本质。

(三)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肯定人的本质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并不否定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关系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行为和意志受一定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但人又是相对自由和自主的。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5]”时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6]。”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可以充分显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世界成了人的世界,自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绝不是环境或教育决定人的发展,而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人本身。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不断的变革,人的本质也随着实践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可见,人的本质绝不是先天就有的,一层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人类在创造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创造自己的存在和本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力量,方可显示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总是作为现实的社会的人而存在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总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使得人成为现实的人。但人的本质力量也决定了人不可能长久的处于一种现实的状态,人总希望自己成为应该成为的人。人总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总希望把自己推向未来。人就不断的超越,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也不愿长久的受客观世界和现有条件的束缚。人总是力图打破自己所处的现实客观世界,寻找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而不断把人从必然王国推向自由王国。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科学规定人的本质表明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和发展的。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今天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它为现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基础

人的本质体现了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实现人的本质决不能脱离社会的生产实践,要尊重客观事实;又由于认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现人的本质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人们的首创精神,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人的本质的客观性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真正使得在发展当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及文化等关系中,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这些关系的协调和发展,可以充分满足人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而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和谐。因此,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这本身就是人的本质得以充分实现的体现和保障。我们不仅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真正的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而且在发展的同时,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使得社会更加民主、平等、公平和正义等,这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依据

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目的,而各种需求和目的的满足和实现就是人的价值的体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价值,而且包括自我价值。强调社会价值的重要性,是因为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生存和发展;而每一个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相应地会促进整个社会价值的提升,因此人的价值也是人的本质的必然的最高形式。而人的价值的实现,必然需要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不断地完善自己,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自己。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事业,加强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等,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社会更加公平,文化建设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益发展,随着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本质也必将得到真正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更加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78-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17.

上一篇:农家乐低碳化发展现状\限制要素分析 下一篇:浅析卫浴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