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九疑空白头

时间:2022-09-22 03:39:45

宋朝有两位宰相到过广西梧州,并写下有关梧州的诗篇。一位是北宋中期的陈执中,另一位是北宋末期的李纲。两人截然不同的是:陈执中离开梧州回到朝廷后升任宰相,李纲则是被罢去相位后,才来到梧州。

与陈执中一样,李纲也只为梧州题写过一首诗,《晚泊苍梧有感》:

常诵苍梧云起愁,

谁知理棹此间游。

火山冰井旧传有,

桂水藤江相合流。

念远心如嘶北马,

逾年行遍峤南州。

重华一去不复返,

怅望九疑空白头

李纲,祖籍福建邵武。由于父亲迁官,李纲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29岁考取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35岁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李纲虽是一位文士,却是一位刚毅有卓见的政治韬略家,骨头里透着一股爱国家、爱民族的刚烈。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向徽宗皇帝上书,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国土,提请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皇帝视忠言为逆耳,将李纲贬谪到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吏。李纲痛感皇帝昏庸,朝纲失度,萌生退志回无锡梁溪河畔建居打算归隐。适遇父亲病逝而庐墓三年。到宣和六年,41岁的李纲被诏为秀州知州。次年恢复他的太常少卿职位,重回朝中。这年冬,女真族金兵大举南侵,李纲上书所预言的战争危机终于爆发了。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划破手臂蘸写血书,请宋徽宗赵佶让出帝位,由太子赵桓称帝来号令军队抗击金兵入侵。由于李纲死谏,加上金兵大军疯狂逼进,庸懦的徽宗皇帝宣布放弃帝位,领着二万亲兵逃出东京(开封),到毫州避难去了。

宋钦宗继位后,前线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来,满朝文武大臣乱作一团。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劝钦宗皇帝也逃跑。李纲紧急上书提出一套抗击金兵的战略,但大臣都退让不敢领兵迎战,在危难时刻,只有李纲挺身而出,以死报国。他领命受任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指挥东京保卫战,击退了金军的疯狂进攻。

但是,宋赵皇室是中国历史上最昏庸软弱的王朝。在李纲击退金兵后,朝廷仍一昧投降议和,愿意割让土地、赠送金银和以王族、宰相作人质。李纲强烈反对议和,因而被罢了官职。由此,引发了以热血青年陈东为首的东京太学生上书请愿,东京军民全城数万人聚集,群情激昂,气势掀天揭地,震动了整个朝野。学生和集会人群强烈要求处斩蔡京等6名国贼,惩处宰相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臣,请求恢复主战派李纲、种师道的原职。太学生的请愿逼使宋钦宗惩办了六贼,恢复了李纲等人的职位。

然而,宋皇室昏庸软弱的本质无法逆转其行将灭亡的命运。金兵继续进犯,一面是李纲在前线的血战,一面却是宋室妥协退避,朝臣畏缩内讧。投降派耿南仲等谗诋李纲与学生运动勾结,结果,陈东被处死,李纲再度被罢官。最终引发了一场“靖康之难”,徽宗、钦宗两位皇帝沦为俘虏。京城的国库民财被金军洗劫一空,北宋皇朝终于灭亡了。历史由此而转折到南宋小朝廷偏安南迁。

南宋皇朝建立的第一年(1127年),亡国的惨重教训,迫使新继位的宋高宗皇帝赵构任用李纲为宰相。但南宋朝廷为了偏安而迁都江南,李纲主张北伐,反对迁都,又触犯了宋高宗。李纲坐上相位77天,就被罢去相位,被贬谪放逐于湖北鄂州、广东万宁等地。

到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担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等职。李纲虽然对偏安的朝廷失去信心,但在任职期间,仍巡使于各地。李纲抵达广西,足迹遍及桂林、阳朔、象州、贵县、玉林、容县、梧州。

《晚泊苍梧有感》这首诗,就是李纲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冬来到梧州时所写。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常常述说起苍梧这个地方,就令人发愁,没想到自己乘船真的来到了这里。赵佗坦剑于火山,元结到此开辟冰井这些旧事,人们一直传颂下来。桂江和藤江到此交汇相接,这地方的河山景色也壮观秀丽。我身处其境,心里却渴望能骑上战马驰骋北方杀敌的战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偏要消游在岭南这一带。可叹的是,象虞舜那么贤明的君主一去不复返了,我怅望遥远的九疑山,空叹岁月流逝,白发增添。首句“常诵苍梧云起愁”有两层含意:一是古代都把苍梧视为边远瘴疠蛮荒之地,另一层意思是说苍梧是舜帝南巡驾崩的地方,自古以来世人都惋惜传颂这位贤明的帝君,故所以引人惆怅。李纲到达梧州,写山水而寄情,诗中情调充满深沉、激越和悲壮。他在广西每到一地都写下山水寄情诗,共有16首之多,大有杜甫的“国破山河在”的感慨,体现一位文士报国无门的沉郁无奈,也让我们从中品味出一种擦亮人类智慧的历史世情。

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尽管李纲历尽命运坎坷,仕途跌宕的人生惨淡,但始终不能磨灭他矢志于国忧怀天下的人格。在贬职放逐期间,所到任职之地,他积极招抚流亡,安置战乱逃散,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巩固江防。并且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北宋亡国的教训,待机北伐。但是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仍不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次年病逝于福州,以终年57岁划上忠烈人生的句号。

作为自古家天下的王朝,宋帝廷也无法忘怀李纲这样的人杰,到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朝廷为他建立“李忠定公祠”祀念他,朱熹为他撰碑文。后世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以李纲的气节为楷模。“李忠定公祠”几经历史变迁,一直沿袭下来成为李纲纪念馆,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也曾为纪念馆手书匾额。

耻辱的王朝被历史埋葬了,而李纲的民族忠烈气节却垂留于青史。

上一篇:八宝粥溯源 下一篇:仰望文学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