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模糊语言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2 03:36:12

浅议模糊语言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 应用英语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摘 要: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教师和学生均可以而且均适合使用模糊语言。在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模糊状态进行教学时,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糊语言;英语精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70-02

收稿日期:2011-11-05

作者简介:曲冰(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研究。 一、 引言

使用精确语言是语言使用者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是,在对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也会适当地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因为这样反而会使语言使用者将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或更恰当。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模糊现象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是介于模糊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兼有模糊学与语言学的特征。既然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对语言知识的传授也应以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英语精读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这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精读课一般都是小班额授课,因为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的机会。在这种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交流的各方对语言的使用尤为重要,若能使用有效的语言,就可以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模糊语言概述

“模糊语言”一词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1965年,美国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发表了一篇叫《模糊集》的论文,论文中提出了模糊理论,随后不久便出现了“模糊数学”和“模糊语言”等学科。我国对模糊语言学的引入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由伍铁平发表于“外国语”1979年第4期的论文“模糊语言学初探”,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我国的出现。此后,在接下来的30年里,我国学者从语音、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模糊语言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对语言学,也对我国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笔者是从事高校英语精读教学的。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模糊语言广泛地存在着,并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对模糊语言的使用作为一种手段以使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 模糊语言的定义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征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这种概括性与灵活性集中地反映在语言的外延上。模糊语言具有‘梯变’的特点,它构成了模糊语言的弹或者说意义的不确定性”。正如查德的模糊集合论中所描述的,人们在将自然界中所碰到的对象进行分类时,经常会找不到精确判定其资格的分界线。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琼斯在其1957年出版的《音位的历史和意义》一书中说道:我们大家在说话和写作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以下定义的术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所使用的词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确实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看出,模糊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模糊语言学是由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运用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人类的语言在诸多层次和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模糊性,所以语言中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方面都成为了模糊语言学要研究的内容。

2 模糊限制语

Lakoff于1972年最先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他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是“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f less fuzzy”(Lakoff,1972:195)。Prince等人认为,模糊限制语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mximatom)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说话者通过模糊限制语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对话题的内容作出修正,其中又有程度变动语(例如sort of,some,kind of,a little bit等)和范围变动语(例如about,or so,approximately,roughly,something between等)两种类型;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指说话者通过模糊限制语就话题内容直接作出自己的主观测度或提出客观依据,然后对话题作出间接的评估,其中也有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两种类型。

3 模糊语言的作用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精确的语言,但在某些情况下对模糊语言的使用也是必要的。Geoffrey Leech在其《语用原则》中指出:“语用描述只能建立在连续的、模糊不定的语言之上。”言语只能表达人们的部分要交流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暗示、让对方推理及语境来实现的。所以,在交流或写作的过程中,人们都可以利用模糊语言来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根据查奈尔的说法,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的使用会产生如下的效果:1)给出适当的信息;2)故意隐瞒其中的有些信息;3)使语言有其劝说性;4)造成词汇空缺;5)使之缺乏足够的信息;6)设法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7)显示出说话者的礼貌来。

三、 英语精读教学中模糊语言的应用

下面,本文拟从教师、学生及教材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对模糊语言的使用。

1 教师方面

新时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英语精读课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讲授相关知识为主,而应将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英语精读课的每篇课文之前都会设置一些Pre-reading questions.这些问题与课文中的话题有关,但却不涉及课文的具体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话题。讲课中,除了课文中所提供的话题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一些类似的话题。在对这些话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有较充分的准备,所以回答问题就准确,也较为流利。有时学生的答案并不尽如人意,直接对之进行批评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就可以使用一些较模糊的语言,以传达教师所要表达的看法。

例1:综合课程(第二册)Unit 6 Text 1 We’ve been Hit中,第一个Pre-reading question:Tell what you know about the 911attack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911事件”的了解甚少,回答问题时回答不出问题的重点。这时,如果教师说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或者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就未免就有点不恰当。但教师的评价若为I think you should make enough preparations for the topic next time,就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适当地传达了教师的意思。而对于那些误认为该事件是其他事件的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的袭击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就可将之评价为: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ationHowever,what you said is a bit far from our topic!I think you know much more about this event than 911 attack!Today in our text you will learn somerting about the episode in the disaster!在这里,教师使用了“a little bit”这个模糊限制语,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称赞准则”,就大大缓和了语气,就在一定程度上作了模糊的降低性的修饰,所以学生就易于接受。

例2:在教综合教程(第三册)unit 1 Fresh Start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整篇文章之后会针对文章内容提问这样一个概括性的问题:“What did the author get from her first days of college?”学生对该问题作出回答后,教师还可能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Do you get something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s?”该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学生已学过的关于语言、文化或经验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采用“somehting”这样一个模糊限制语就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2 学生方面

在英语精读教学中,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设法使自己与学生之间有较为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出于礼貌或为了给学生留足面子,所以教师通常会使用一些模糊语言。但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使用模糊语言则多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例3:对于《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5 Text 1 Friends for Life中的第一个Pre-reading question:“How do you define friends?”有些学生在回答时往往不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或经验来给朋友下定义,而是这样回答:“according to the dictionary,friend is a person one knows and likes,but who is not a relation”这种回答用了“according to”这个模糊限制语。这种说法是一种有来源的说法。学生使用这种说法首先表明了学生给这一事物所下的定义,同时也因为这种说法是来源于字典因而是有其客观性和准确性的,所以也可以使学生要承担的责任有所减轻,可以使他们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例4:在《综合教程》第三册Unit3 Text 1 Chinese Food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会要求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ood?”对此,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词汇量或信息量就只会有“Chinese food is very delicious and importantIt is famous around the world”等一类的回答。在这里,学生所用的delicious,important,famous这些词汇都很模糊,可见学生对中餐并不了解。此时,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补充,同时应告诉学生,必须留心并对自己的关于生活方面的知识加以补充。

3 教材方面

英语《综合教程》第一至第四册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英美作者的原文。在这些课文中,总会有一些模糊语言,并且这些模糊语言总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是英语精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例5:Piece by piece,she developed a picture of his escapeBut as hard as she tried,as many questions as she asked,the picture began to fade on the 36th floor(Unit 6 We’ve been Hit!)

这个例子出于《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6 的最后一段,描述的是Ramos的妻子Micky在回忆她的丈夫逃离出即将要倒塌的双子塔前的画面。但是,无论她如何去回忆,36楼的画面还是模糊的。Ramos的妻子并没有亲临事故的现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由于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情景,所以她只能采用模糊的语言。但Ramos究竟是活着的还是已经遇难了呢?对模糊语言的使用就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大的可供思考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测出Ramos在事故发生时并没有逃离,而是在不断地帮助身边的人,但目前他已失踪。通过推理可以认为,他或许是失事了。

例6:Oh my god!I can see from my hiding spot that a Nazi soldier is inspecting the trenchIt i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he finds meI have one last question before I dieWhy(Unit 9 Text 1 The Diary of the Unknown Soldier)

这里收录的是“二战”期间一个无名士兵的会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的一篇日记中的最后几句话。日记的最后一句只是一个“why”。显然,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而且其语义也模糊的句子。面对这个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士兵的角度去分析,然后对之予以补充。学生在对之作补充时,每个人的答案都可能不一样,于是就充分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教会学生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如何对待。

参考文献:[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3]何兆熊综合教程:第二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何兆熊综合教程:第三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田红宁,孙文侠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教学功能[J].外语教学,2006(3)[6]周红英汉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2008(2)[7]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责任编辑:吕 征〕

上一篇:文化生态学观照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思... 下一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谈现代教育中良好师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