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观与高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功能

时间:2022-09-22 03:02:06

现代体育观与高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功能

一、现代体育观的基本涵义

传统的体育观是一种生物体育观,强调体育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增强人的体质,其过程就是利用体育手段,对人进行生物学的改造。因此,以往的体育课只考虑到技术的讲解是否完善,大学生动作技术掌握的普及率能否达到90%,整堂课是否使学生上、下肢都得到了锻炼,在考虑了诸多的细节之后却疏忽了这样一板一眼的体育课大学生是否爱上,在过分强调大学生对技术动作完美掌握的同时是否也限制了教师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或者更严重的说,条条框框诸多的体育课是否也扼杀了大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以致于有的大学生不愿意上课。现代体育观念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体育观,它所追求的不仅是大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突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要求,体现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

1、体育教学可以调控大学生的情绪

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可以调控大学生的情绪。美国有关人员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促进人体释放出咖啡呔,使人获得镇静的效果和舒适愉快的感觉。体育锻炼所产生的积极情绪能对人体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以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有助于人们理清思路,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较好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2、体育教学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

体育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的意志力。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从事体育运动,要克服疲劳、寒暑对身体的侵袭,要从心理上战胜胆怯和退缩。克服外界对心理的不利因素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志品质的磨炼过程。坚强的意志品质,需要长久的磨炼培养,而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艰苦性、持久性,为意志品质的磨练,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各种体育运动都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长跑教学可能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游戏和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球类教学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提高交际能力等。因此体育本身就是磨练人的意志的运动。体育可以从本质上增强人的意志,而健壮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常常伴随着顽强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就会缺乏坚毅的精神。实践证明体质强健的人,更能面对社会的挑战,更有力量战胜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表现出坚韧不拔和勇猛无畏的坚强意志品质。

3、体育教学可以完善自我,发展人际关系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已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许多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体育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做游戏、参加竞赛,扮演角色,特别是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志斗勇的拼搏中,已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并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得自我完善。同时在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对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总之,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也最自然,效果也最明显。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消除大学生的紧张情绪,锻炼大学生的性格,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和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同时由于运动出汗,也渲泻了因烦躁、焦虑而“堆积”在人体内的“毒素”,身轻体快,自信心大大增加。

三、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功能的主要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同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掌握科学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的对自已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体育教师还要有目的的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大学生讨论等方法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新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预防心理疾病。

2、了解大学生现状,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体育教师平时应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中才能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如个性内向,抑郁的这部分大学生,体育教师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足球、篮球、排球为主,女生安排些健美操、集体舞等,运动强度要大小交叉,速度快慢交替,幅度大小相结合,内容动作变化多,有意识安排其他人合作去完成任务,让其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好情绪。又如对表现出胆小、恐惧的这些大学生,可选择一些有惊险性的项目。如游泳、溜冰、拳击、体操中的跳马,单杠、双杠动作练习强度适中,速度快慢交叉,幅度大小交替,练习中要求他们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克服胆怯心理,他们完成练习时要及时表扬,提高兴趣,树立自信心。总之体育教师教学中要有耐心,不断发现大学生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必须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促进身体器官、技能的发展。体育课又为大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大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消除封闭心理,克服恐惧、紧张心理,增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大学生互相交流,互帮互学,鼓励互相帮助,让大学生体全到集体的温暖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运动竞赛给大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大学生从抑郁、焦虑,自卑、困难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产生积极情绪,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培养药学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囚徒困境”的引申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