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亚洲中产消费报告

时间:2022-09-22 02:51:16

【摘要】本次调查的“中产阶级”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家庭人均年收入(税后)集中在5000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职业属于政府公务员、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公司/企业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

2012亚洲中产消费报告

亚洲开发银行在去年的《亚洲2050—实现亚洲世纪》报告中乐观预计,如果亚洲主要经济体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现有经济增速,亚洲国内生产总值将从2010年的16万亿美元增长至2050年的148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27%增长至2050年的51%,30多亿人将脱离贫困,世界将迎来“亚洲世纪”。

亚洲繁荣的基石之一,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亚行2010年的一份报告称,亚洲中产阶级的规模和购买力正迅速增长,2030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群体。届时,亚洲消费总额将约占全球消费总额的43%,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可望产生两个最大规模的中产群体,世界商业图景也将会随之改变。

新加坡星展银行的报告《亚洲2020》称,全球中产阶层市场需求将从目前的21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5万亿美元,而其中70%的增长将来自亚洲。

作为最被看好的、全球消费潜力最大的亚洲中产阶级,他们目前的生活是否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他们的钱主要花在哪些项目上?他们是否看好本国的经济形势?未来,他们将如何安排家庭收入,更多地消费、更多地储蓄,还是更多地投资?是什么令他们深感忧虑?他们认为促进自身消费的关键点在哪里?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或可使人们对“亚洲世纪”的期待更加理性。

2012年3月,《博鳌观察》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中国北京、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越南河内、印度新德里、中国香港等9个亚洲城市开展“亚洲中产阶级消费方式”调查。

本次调查的“中产阶级”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家庭人均年收入(税后)集中在5000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职业属于政府公务员、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公司/企业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等中产职业,且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间阶层(中上、中中、中下)的本地常住居民。

调查采用了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方式执行的样本量比例约为1.5:5:3.5调查共发放问卷1002份,回收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2.3%。采用统计学误差估计公式进行估算,本次调查在92%的置信水平上,可将抽样误差控制在±2.9%。

消费多谨慎,储蓄意愿高

多数人感觉欧债危机对生活影响有限

约半数受访者对所在国家未来一年的经济形势不乐观

过去一年,超六成家庭消费支出未超过收入的一半

未来一年,选择更多储蓄的人数是选择更多消费的3倍多

新加坡中产储蓄力最强,东京中产储蓄力最弱

在中国,北京姑娘沈菲刚刚结束为期一周的美国之行。“纽约是一个购物天堂!”

她拎回来两箱子打折的名牌服装。对沈菲来说,除了投资方向的改变—“以前炒股,现在买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以外,那场远在欧洲的危机并未对她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亚洲中产来说,欧债危机并没有带来切肤之痛。本次调查显示,66.7%的受访者称生活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但影响有限,18.8%的受访者表示没受到影响,只有14.5%的人称影响很大。

与欧债危机相比,他们对本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感触更深。比如新德里的基申关注的是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东京的津田量担忧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北京姑娘沈菲关心的是楼价和CPI,以及内需如何被拉动。对于本国经济在未来一年的形势判断,约半数(51.5%)受访者表示“不乐观”,其中北京人“不乐观”的比重最大,超过七成,东京人也有近六成,新德里约有五成人表示“不乐观”。

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会影响到消费者如何安排收入。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未来一年家庭收入的安排,46.2%的受访者表示将“更多地储蓄”,40.9%的人表示将“更多地投资”,只有13%的人表示将“更多地消费”。可见,亚洲中产在消费上倾向于谨慎。事实上,过去一年,只有不到四成(37.2%)的亚洲中产家庭,将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消费,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家庭消费支出未超过收入的一半。

赖家辉是吉隆坡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他的家庭人均年收入(税后)在3000美元-5000美元之间。过去一年,他的家庭消费支出约占家庭年总收入的31%-50%,储蓄约占21%-30%,投资约占11%-20%,消费、储蓄、投资的比例约为5:3:2。赖家辉家庭收入的分配,在本次调查中较为典型。

在储蓄收入比方面,本次调查将亚洲9个城市中产家庭过去一年储蓄占家庭总收入的比分别赋值(见算法),新加坡以3.54分居首,成为“亚洲九地中产储蓄力最强”的城市;首尔和香港,以3.42分和3.36分位居第二、第三;吉隆坡和北京,并列第四;河内、曼谷和新德里,分列第六至第八;东京以2.58分位居榜末。

在新加坡,45.7%的中产家庭过去一年储蓄占收入的比在20%以上,其中14.7%的家庭该比例在40%以上。在东京,储蓄收入比在20%以上的只有26.5%的家庭,而该比在5%以下的家庭则占了20.6%。

亚洲中产家庭的开支大项

日常饮食、住房、交通费用、私家车和子女教育是亚洲中产家庭开支最大的五个项目

100%的中产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下,其中超六成在10%以下

东京中产住房负担最重

过半数受访者一年至少外出旅游一次

六成受访者称工作繁忙,挤占了休闲时间,超五成人称没有足够的金钱去实现理想中的休闲状态

本次调查显示,在《博鳌观察》所列的17个消费项目中,亚洲中产家庭花钱最多的五个项目是日常饮食、住房(买房、租房、物业费等)、交通费用、私家车(买车、保养、车位费等)和子女教育。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电子产品、旅游、医疗和社交应酬,位列第六位至第十位。

从花钱最多的五个项目看,其中的吃、住、行都是每个家庭的基本消费行为,可见亚洲中产家庭仍将大笔开支用于满足家庭基本的消费需求,但他们的消费结构已超越了温饱型—本次调查中,100%的中产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下,其中近九成(87.8%)在20%以下,六成以上(63.5%)在10%以下。

本次调查显示,亚洲中产家庭的消费结构已明显具有享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相当一部分中产家庭,在私家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上投入了大笔开支,而且在子女教育、旅游、医疗和社交应酬上不吝金钱。

本次调查中,三成(30.8%)受访者都将私家车列为花钱最多的项目之一,可见私车消费在亚洲中产家庭比较普遍。在《博鳌观察》调查的9个亚洲城市中,只有河内的私车消费未能排进中产家庭消费支出大项的前五位,仅列第十一位。

子女教育消费是一种具有未来取向的投资行为。中产本身是受益于教育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一般很重视子女教育投入。本次调查中,过去一年,将家庭收入的11%-20%用于子女教育的中产家庭所占比例最高,比例为32.6%。

本次调查中,约5位受访者中就有一位,将社交应酬列入家庭花费最大的项目之一。对于亚洲中产来说,社交应酬方面的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社交的过程,就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发展的延伸。

买房是消费还是投资,这个话题一直存有争议。本次调查中,亚洲中产家庭住房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在5%-10%和11%-20%区间的所占比例最高,比例分别为30.8%和29.6%。本次调查中的住房支出既包括买房产生的费用,也包括租房的租金以及物业费等。

本次调查将亚洲中产家庭每个月的住房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比分别赋值(见算法),东京以2.8分居首,成为亚洲9个城市中产家庭中,“住房负担最重”的城市,其次是新德里和北京。在东京,26.5%的中产家庭每个月的住房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比在20%以上,而该比例在5%以下的则只有9.8%的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休闲消费。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休闲和工作一样不可缺少,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休闲是中产的一个标志,意味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本次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约有七成(71.5%)中产家庭在旅游和文化、休闲、娱乐上的花费占家庭年总收入的5%以上,其中,花费与收入比在5%-10%之间的约占四成(40.8%)。超过一半(54.1%)的受访者表示,一年至少外出旅游一次。

大多数亚洲中产对自己的休闲生活并不满意。近六成(59.4%)受访者表示“工作繁忙,挤占了休闲时间”,也有超过五成(56.9%)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足够的金钱去实现理想中的休闲状态”。这个结果表明,虽然中产很重视休闲生活,但与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相比,仍旧感觉缺钱和缺时间。

对于在韩国大田韩博大学工作的洪银基来说,他理想的休闲状态是“周末或者假日去旅行,一般下班以后锻炼身体、看电影”,但是现在“常常熬夜,下班也比较晚”。他目前单身,年收入在2万-3万美元之间,自认为属于韩国中产里的中下层。即便现在很辛苦,他仍然希望得到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比如讲课、翻译等。

促进亚洲中产增加消费的因素

未来一年,亚洲中产在绝大多数生活项目上都不打算增加开支

降低房价被认为对促进消费最有效,其次是提高工资水平、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降低物价

“降低房价”意愿最高的是河内中产,“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意愿最强的是北京中产

在未来一年的消费计划上,本次调查显示,在《博鳌观察》所列的14个消费项目中,亚洲中产只在一项—子女教育上,计划“增加开支”的比重大于“削减开支”或“与去年持平”。也就是说,未来一年,亚洲中产在绝大多数生活项目上都不打算增加开支。

在购买家用电器、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等项目上,计划“削减开支”的人数众多;在日常饮食、住房、旅游、健身保健、服装服饰、个人继续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社交、保险等方面,计划“与去年持平”的占比较大;而在买车上,则是“暂无计划”的居多。

亚洲中产消费如此谨慎,怎样才能让他们掏出钱包?

《博鳌观察》列出了10项有可能促进亚洲中产消费的因素,包括降低房价、降低物价、缩小贫富差距、减税等,结果显示,降低房价被选为“促进亚洲中产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提高工资水平;再次是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降低物价位列第四、第五。

在河内,98.1%的受访者都选择了“降低房价”,该比例为亚洲9城之最,而房价过高是河内中产的普遍感受。“越南是目前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国家之一,房价在20年里涨了100多倍,现在,市面上一个很普通的房子,就要8万-10万美元。”河内公务员段氏乔云说。2007年,她花了2万美元买了一套面积30平方米的房子,目前这所房子的市价已达9万美元。“相对于房价来说,公务员的工资很低,”段氏乔云一年的收入在1000-3000美元之间,如果包括父母的收入则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5000美元之间。“仅凭我个人的工资买不起房子,是父母帮我买的。”

而选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项的人数,则是北京成为了各城市之最,有76.2%的北京受访者选择了该项。在东京和新加坡,则分别只有46.1%和40.8%的人选择此项。也就是说,在东京和新加坡,多数人不会因为社会保障的问题而影响消费但在北京,情况则大为不同。

在北京一家私企做公关工作的姜琳,月收入9000元人民币(约合1426美元),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但她仍感觉自己的未来没有保障,“公司给员工上的各类社会保险水平很低,按这个标准算下来,以后退了休,每个月可以领到的钱就十分有限。”另外,姜琳是独生女,父母年事已高,“以后在医疗上也面临大笔开支”。她每个月将收入的30%用作储蓄,20%用作投资,还要支付每月3000元的房租,日子过得很紧张。

人们一般用居民消费率来反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据世界银行统计,低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为75%,高收入国家平均为62%,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7.5%,全球平均为61.5%。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3.8%,水平是偏低的。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除了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偏低这个根本原因,住房、教育、医疗等增加了国人的支出预期,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增加了国人的后顾之忧,都会引发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相应地限制了消费需求。

不过据中国商务部研究院3月份的《2012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今年消费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超越投资,在近10年后首次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初步形成。

务实的消费观念

近五成受访者认为简朴的观念没有过时

超四成受访者购买商品时很看重品牌,比不看重品牌的比例高9个百分点

一年购买一次或一次以上奢侈品的受访者比例仅为4.4%

过去三年里,约半数受访者购买过仿冒奢侈品

四成亚洲中产赞同年轻人结婚时应该买房,比不赞同者所占比例高近12个百分点

过去的几十年间,亚洲发生了巨变。现在,驾驶着私家车在城市的街道上穿行的亚洲中产,他们的父母或是祖父母很可能还是在田地里耕作的农人。他们对于消费的观念,已与老一辈大不相同。

那么,老一辈亚洲人所崇尚的“简朴的观念”,在亚洲新兴中产当中还受欢迎吗?

不可否认,虽然亚洲经济飞速发展,但亚洲仍不富裕,贫困问题还很突出。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Stephen Groff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说,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一半在亚洲。

亚行此前报告称,亚洲新兴中产还相当脆弱,极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当中。比如,在印度逾4.16亿“中产阶级”人群中,超过半数(2.44亿)处于“底层中产”之列,经济状况仅略强于被列为贫困人口的6.51亿印度人。中国的情况要好些。按亚行的标准估计,中国有8.17亿“中产”,其中3.03亿属于“底层中产”,多数处于每天消费5美元-10美元的中等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亚洲中产的消费观念还比较务实。48.2%的人认为简朴的观念并没有过时,比认为已经过时的高出20.8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吉隆坡中产最秉持简朴的观念,其认为简朴的观念未过时的比重达60.4%。此外,对于“高消费是成功人士的标志”, 42.5%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比持肯定态度的高8.3个百分点。

亚洲中产很重视品牌,对外国品牌态度暧昧。本次调查中,42.1%的受访者表示,“购买商品时很看重品牌”,比称不看重品牌的受访者高出8.9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曼谷中产最看重品牌,其“购买商品时很看重品牌”的受访者达53.8%。对于外国品牌,近三成(29.4%)受访者觉得“外国品牌的产品比本土的好”,更多人(35.4%)不这样认为,但相当一部分人(35.2%)表示“不好说”,这反映出亚洲中产对外国品牌的一种不确定心理。

亚洲中产对奢侈品的消费能力不强,很多人购买仿冒奢侈品。本次调查中,一年购买一次或一次以上奢侈品的受访者仅占4.4%。与实际购买力相比,亚洲中产对奢侈品的认知水平要强很多,17.2%的受访者能随口说出10种以上国际奢侈品品牌。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近三年里,高达50.3%,即约半数受访者购买过仿冒奢侈品。

亚洲中产在消费伦理方面还比较模糊。本次调查中,34.6%的受访者称,“当得知某个品牌的产品来自血汗工厂,我坚决不会购买该产品”,但是也有近三成(29.6%)受访者表示这并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而言,东京中产在“当得知某个品牌的产品来自血汗工厂”,表示“坚决不会购买该产品”的比重最高,为41.2%。

对于“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应该买房”这一观念,本次调查中较大比例的亚洲中产表示认同,占40.8%,29.3%的人表示不认同, 29.9%的人则表示“不好说”。对该观念认同比例最大的是北京中产,比例高达64.4%。不认同比例最大的是东京中产。目前仍在单身状态的日本青年津田量说,日本社会没有“没房子没法结婚”的概念。日本是男人没有工作很难结婚,父母没有义务给孩子买房子。

本次调查还发现,半数人会根据收入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生育子女,超四成人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能会移民,认可和不认可“超前消费有时候很有必要”的受访者比例极其接近。

不确定与希望感同在

房价、物价高企最令亚洲中产感到担忧,北京中产尤其担忧房价,东京中产尤其担忧物价

过半受访者经常感到焦虑

56.7%的受访者对未来怀有不确定感

近七成亚洲中产对未来满怀希望

本次调查显示,最令亚洲中产感到担忧或压力的问题,高房价居首(65.3%),其次是高物价(65%),再次是财产缩水(35.7%)、自己或家人生病(33.7%),以及子女教育负担(26.4%)。

在北京、香港、首尔和新加坡,当地中产最不堪高房价之苦,其中尤以北京为甚。在北京,45.5%的受访者表示房价“偏高,可以接受”,46.5%的受访者表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觉得房价“正常”的只占7.9%。

在东京、新德里、曼谷、河内和吉隆坡,当地中产则是深受高物价之扰,其中尤以东京中产感受最为深切。在东京,61.4%的受访者感觉物价“偏高,可以接受”,23.8%的受访者感觉“过高,难以接受”,14.9%的人认为物价“正常”。

在很多机构的物价排名中,东京总是高居榜首。比如2011年,国际调查机构ECA International公布全球物价最高城市排名,东京就排在第一位。该榜单的前10名有4个亚洲城市,全部出自日本,除东京之外,还有名古屋、横滨和神户。《经济学人》旗下的调研机构经济学人信息中心(EIU)每年编制全球生活费用报告,东京在多数时候占据榜首。2012年的最新调查显示,排名前十位的有三个亚洲城市,除了日本东京,还有日本大阪以及新加坡。

压力重重、问题种种,51.5%的受访亚洲中产表示,经常感到焦虑,56.7%的亚洲中产称,对未来怀有不确定感。不过,问题和压力并不会阻碍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本次调查显示,68.8%的亚洲中产都对生活满怀希望。其中,首尔中产表示对生活满怀希望的比例最高,达80.2%。

上一篇:越南中产的梦想与现实 喜欢奔驰,向往旅行 下一篇:颜色釉瓷板烧制阶段若干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