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精神

时间:2022-09-22 02:38:21

浅析互联网精神

摘要:21世纪,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飞速发展,并表现出独特的精神特征。本文从去中心化、网络的建构、特异性、民主和平等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精神

信息化社会,互联网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是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更是传播交流信息的平台,展现出与普通媒介不同的精神特质。

一、去中心化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在互联网上就是指从我说你说的广播模式,向人人有小喇叭的广播模式转变。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是门户网站,去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是blog、ugc、社交媒体等。它不是指不再有大网站,也不是大网站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它主要是指技术对普遍用户的赋予。另外,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人人绝对平等,总有人更善于利用技术赋予的可能性,有人则不善用或不在乎。

二、网络的建构

1、网络自身的建构

互联网的构成特质即媒介自身的建构是一种文化类型,文化被植入互联网,同时互联网又将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文化。

2、主体的建构

在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身份可能被重构,网络可以改变主体的现实身份。游戏中,主体的身份变成游戏角色;直播中,主播改变现实中的身份形象,甚至将这种身份带到现实生活中。

3、时间和空间的重构

空间和时间的向量和矢量在新技术中被加以重构,事件发生了内爆一真实与虚构之间界限的内爆。互联网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某一信息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被不同的人群浏览。

三、特异性

一方面,互联网具有超文本的特异性,存在于互联网中的符号(声音、形象、完整的文件数据、虚拟世界等)具有特异性,这是传统媒介没有的。当下流行的网络动图、表情包等都是超文本特异性的产物。

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社会特质和新型的传输模式。它提供虚拟的活动空间,即使不以面对面形式传递信息,即使实体具有公共性,传输活动依然可以进行。

四、民主和平等

1、打破阶级性

互联网打破阶级性,不同身份、地位、种族和信仰的人们都可以享受和使用网络。在网络中,人们现有的文化特征――种族、阶级和性别不再那么明显。网络使交流行为从国家的岗位和现代性的空间中脱离出来。同时,网络将各种主体――现代/后现代主体插入互联网中。

2、打破单一民族国家的疆界和权限

即互联网促进和加速跨国界交流,打破国家疆界和权限,拓展加深国家之间的交叠。同时其他国家的文化通过网络传播进入单民族国家,丰富该国家的单一文化,增加其复杂性。

3、分权与平等

网络没有最高权限中心,从而使网络具有分权的特征,也就具有了民主的特点。在互联网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平等接触网络和使用网络。互联网用不同方式阻止了等级制度的流行。

4、主客体身份

互联网改变了主客体在文化上的一致性,增加了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主体变得像客体。在互联网中,主体身份被重构,互联网则被建构为决定各种群体命运的工具。互联网是不确定的客体,这一客体是外在于现代与当代主w的结构中建构自我的。

六、去实体化

1、网络空间的虚拟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虚拟的东西,它存在的环境及空间是虚拟的。在互联网空间中存在着诸多被想像的东西,和不知真假的信息、图片和符号等。

2、网络交流的虚拟

网络社会是一个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的社会,网络交流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可能不是熟人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中,任何人都有办法显得真实或者完全真实,身份具有虚构性,这种虚拟的社会空间导致去实体化社会的产生。

3、网络传播与现实的双重关系

一方面,媒介传播通过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输多少和现实有关的信号反映现实;另一方面,互联万传播并不是完全再现现实,而是表现它所反映出来的多少和现实有关的自己的现实。

七、开放、共享、自由

1、开放性

首先,互联网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开放。网络取消了时空距离,不同时空的人均可以接触网络。同时互联网的全球化即促进了信息的全球换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共享和交流,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其次,互联网向不同主体开放。互联网对用户、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提供者等开放,不论身份地位所有人都有权接触网络。

再次,思维的开放。网络的开放还体现在人们思维空间的开放,不同行业和生活经历、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共同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在网络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共享

首先,互联网中的资源共享。互联网中的资源在互联网中实现即时接受、转换和传播的可能,网民可以共同享用同一资源,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资源或者获得别人提供的资源以及网络中免费或者不免费的资源。

其次,网络中信息的实时互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人既是信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收者,信息能够在网上实现实时互动。这样互动和即时的电子传播环境使全球产生了联系、交流。

再次,互联网具有交互功能。互联网中的任何网站之间能够相互链接,信息可以自由流通。受众对信息进行反馈,彼此之间进行交流或者对信息进行再次传播。

3、自由

互联网的自由精神包括主体自由和空间自由两个方面。

主体自由表现为网络活动自由和网络思想自由。网络活动自由是指互联网的超时空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使人们的网络活动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人们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信息,从事各种超越时空的活动。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具体的活动自由,而且增强了人类争取自由的能力。

网络思想自由突出地表现为网络言论的自由,人们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随时修正、删除自己的言论。这种言论自由源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活动的匿名性以及网络的弱监控性。

2、网络空间的自由

虚拟的网络空间本身就具有自由性,它为人们提供自由交流和互动的环境。同时,互联网中存在被想象的空间,想象本质上是自由的,这一空间也就具备了自由性。

互联网在信息社会展现出诸多的精神特质,除以上叙述的精神外,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性,例如整合性、复制性、即时性等。互联网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精神是时代催化的产物,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需要在清晰认识互联网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网络活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上一篇: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 下一篇:藏传佛教传统仪式文化社会化的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