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传统仪式文化社会化的演变分析

时间:2022-03-29 01:26:12

藏传佛教传统仪式文化社会化的演变分析

摘要:宗教仪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宗教本身还是宗教所依存的社会而言,都是有密不可分的影响和作用,便是宗教信念论到形式上的象征性形式,这也强化了在宗教上的信仰范畴。这些算是社会功能论中显现的宗教社会化的复杂性,从中包括正面的功能及反面的功能,这也肯定了万事都有两面性的说法,对立统一的特点在社会化的宗教文化思想发展上也不例外。

关键词:藏传佛教传统仪式;仪式形式;群体的信仰意义

一、藏传佛教传统的仪式意义及主要形式介绍

(一)藏传佛教传统仪式的意义

说起藏传佛教,无可非议的是对此虔诚的宗教信众比起其他宗教不算最多,但它的信仰体系的严谨性和庞杂性上可以称的上是宗教领域中的前列,所以仪式的形式在宗教的整个体系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对于民众来讲大部分宗教仪式是通过自身的行动来传达这份仪式的内容,并会实践里悟出仪式的真谛及意义。下面概述几个藏地颇为频繁而且举足轻重的仪式,并由它讲述社会化的种种重要步伐。在最常态的民众生活方式是转经、诵经。以仪式般的信仰实践所呈现出了藏传佛教的祈祷朝拜仪式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基本的祈祷仪式主要包括叩拜(佛像、佛塔、寺庙、神山、圣湖、圣迹以及活佛)、转经、诵经、祈愿等几种形式。

(二)传统仪式的几个主要形式

1.大礼拜

磕头礼是叩拜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又称“等身礼”,磕长头可以是面对佛像、佛堂、寺庙等原地不动的叩拜,在藏地游客或外地人震惊的叩拜仪式是在拉萨大昭寺前领略到的成百上千个信众磕头场面。这就是磕长头仪式。这中仪式可以围绕佛寺、神山圣湖磕长头,所以没有根深蒂固的信仰体系,根本完成不了此类宗教仪式的任务,大概这里体现出藏民信众无可厚非的宗教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藏传佛教在藏民的社会化路程。这种仪式属于藏密如行道仪式的范畴里。这种仪式就是比较自觉和不具有条条框框的要求,你可以随时随地行大礼,尽虔诚之愿,所以在藏地随处都能看见磕长头的情景,宗教的社会化就在每一个信众的身边潜移默化地发生。

我们要是能行事大礼拜,意涵即为持戒波罗密。除了在上面所讲述的行大礼拜时所需注意之事项外,注意我们再仪式中的一切认知不应为自身的利益而行大礼拜,藏传佛教中极为注重的一点是有情众生的苦乐是相互的,持戒波罗密的意涵。以修持大礼拜所累积福德的大小,并取决于仪式者的心量,所以当去除了自利之心,将自利变为利他,将能累积广大的福德,也就做到了仪式的要义,所要走的社会化的意义。

2.转经

在藏地很常见的又一种常态是大大小小的信众手上都持经轮、念珠,口诵六字真言,顺着佛寺、佛塔周围的经道行走朝祝,这个常态就叫做“转经”。在藏传佛教中认为,这些宗教有关之物都代表为,佛寺里面的经典代表为密咒,通常他们将把这些密咒或经典放于中摇之,其功德的寓意与朗诵经咒相同。在书中所述那样转经既可“忏以往之罪,消未来之灾,积来世之福,死投轮回,避开地狱、饿鬼、牲畜三涂,由此自小民转为贵人,由钝根转为慧根,由沙弥转为大喇嘛,进入香巴拉极乐世界”。因而转经成为藏区佛教信徒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3.转山转湖

在藏地无论寺院里的僧侣还是普通的信众都很热潮的朝拜仪式是转山转湖,还会把这个当成是一种游山玩水的旅途,每次放假或大家都闲暇时都会组织转经的旅途。藏族宗教信徒和僧人每遇神山或圣湖,一般要绕行一周,这也叫做转经,其功德远大于一般的祈祷。有很多传说中的神山,还有信徒绕全山转几次几次,会得到相应的功德之说。

4.诵经

在大大小小的寺院还是信众的家里都不会少了这个仪式。念诵经文也是藏传佛教信徒日常的祈祷朝拜仪式之一。在献供养、叩拜磕头、转经时都免不了默诵或低诵经文,诚心祈祷。佛教信徒一般念诵的经文里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寓意。

5.祈愿

藏传佛教祈祷仪式中的祈愿仪式最典型地表现在祈愿法会中。祈愿法会是一种僧俗共同参与的仪式、规模比较大、也具备固定程序和仪轨的群体祈祷活动。比如正月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这是因为历史上藏地全民信教的缘故,将在社会化的演进下,祈愿法会逐渐演变为民族性的传统节日。在这里祈愿大法会又可以称“大传召法会”,最主要的活动是诵经和辩经。藏区各地的祈愿法举行的日期或是会期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在拉萨的大祈愿法会一般是从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开始至二十五日结束。法会期间僧人之间每天聚会数次,他们进行诵经、辩经和各种供奉仪轨。另外大祈愿法会期间还会举行驱鬼邪、晒佛、放生、跳神等宗教仪式和民间文体活动,在宗教走向社会化的道路会举行各种仪式,这就意味着宗教文化或信仰的传承会是功能化和仪式化的统一体。

二、传统仪式形成的原因

(一)仪式的多样化融合发展

传统仪式活动是包含各种角色的许多不同参与者复杂的集体行动。这些仪式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多个中心展现出的多样混合的仪式结构和事件。

每个仪式形式都借鉴了其他形式的元素。一个人可以成为不止一个传统的仪式专家。多样的仪式活动像从多个感知点经历的那种途径,而不是坚持以一个单独的方法(意识,或理性选择)作为研究仪式的唯一出发点。

(二)仪式在社会化的脚步中发展。

所谓的供养我们的皈依对象,我们在于行大礼拜仪式时的状态,其从中的意义在于所受用衣食住行的物质,都会随之拥有了意义;而不是成为自欺欺人,堕落恶趣的意义。在我们受用之物上能先做这种供养仪式,然后再受用,将能使所受用之物,具有意义。这也是宗教仪式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三、藏传佛教传统仪式是社会化象征的文化

(一)内部优势

1.以藏传佛教文化为核心

在高原宗教仪式文化在社会的各类生活中维持关系的精神纽带,这种多重性的、又包含功利性的对于民众的生活有着难以替代的影响和作用,作为一种普遍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藏民族的民间宗教对于文化传统可以进行梳理并可以弥补大传统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领域,对民间的地方性传统文化得到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高原民族文化整体的认识。

2.不同文化仪式的交流变迁

看到藏传佛教对于苯教和民间宗教的神灵、仪式以及一些地方性知识的吸收、容纳和改造,研究论点出当今民间宗教文化一种互动及互补的文化色彩。所以通常我们理解下的这种民间信仰文化归纳在一种笼统、模糊的概念来套用,通过宗教学学术的角度能抛开例如“原始宗教”“原始信仰”等缺乏理论性的解释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是想通过宗教历史学及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来系统性的阐述和分析民间仪式文化的现状及表现形式。并对表现出来的现象作观察,并描述这种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这对于我们无论是藏族本身,或是其他民族的人能更了解民间宗教基于理论性的民俗文化象征,况且现今的大众传媒时代的发展中有许多外来文化和宗教观念等有了更多的变通性的东西,如果形成跨文化的传播,所以这便会给我们的传媒文化生活曾贴一种色彩,对于一种民族的信仰文化的了解之上,能够把握并针对性的、目的性的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

上一篇:浅析互联网精神 下一篇:浅谈路桥施工中“三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