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2 01:36:07

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关注了文章的理解性和欣赏性,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等批判性思维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张淳,2009)现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Unit2,Module5中阅读课教学为例,说明如何采用批判性阅读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Unit2,Module5阅读是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个辩论:一位环境学家和一位经济学家分别表达了他们对环境和经济重要性的理解。笔者尝试按照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本节课教学,整节课被分为三个阶段:(1)读前;(2)读中;(3)读后。

Step 1:读前

教学步骤如下:

1.要求学生围绕标题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预测文章的内容。

2.请学生在阅读文章前思考并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Which one do you choose,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2)Do you think that we can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教学思路:在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提醒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预测,从中猜测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设计类似于预测的活动可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和阅读心理准备。

Step 2:读中(包括两项任务)

任务一教学步骤如下:

1.请学生首先阅读环境学家林水清观点的篇章,找到其认为环境重要性的论点并列举在黑板上。

2.请学生阅读经济学家钱力伟观点的段落,找到其认为经济重要性的论点同时列在黑板上。

任务二教学步骤如下: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环境和经济的理解,在文章中标注自己是否同意环境学家林水清和经济学家钱力伟的观点。

2.收集并讨论学生所标注的内容,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理由陈述,展开讨论。

教学思路: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同时寻找细节信息。寻读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任务二要求学生分析文中观点,分析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评论文中的观点,并展开热烈讨论,在分析、质疑、提出新观点和陈述理由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Step 3:读后

教学步骤如下: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林水清,另一组代表钱利伟,就环境和经济问题展开辩论,要求学生运用文中观点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再次思考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并就此问题写一篇小作文。

3.学生交流文章,并适当地进行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学思路:

此环节通过辩论的形式,创设一个生生对话和交往的平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随后要求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思考,并结合自身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进行反思,对于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问题适当地写一些短文。这样的环节不仅巩固了文中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反思

通过使用批判性阅读教学法,笔者形成了如下反思:

1.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态度

学生批判性阅读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提问、质疑、评判和创新基础之

上的。如果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无可置疑那么就谈不上批判。(李迎新,2011)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理解文中的观点。如本案例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环境和经济的理解在文章中标注自己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然后收集并讨论学生所标注的内容,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理由陈述,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态度。

上一篇:开展数学教研工作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略谈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