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劳资关系的观点综述

时间:2022-09-22 01:12:59

关于中国当代劳资关系的观点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各著名学者关于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研究,从资本和劳动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剥削阶级已消灭,但是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从而总结了我国劳资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调整的措施。

关键词:劳资关系

一、引 言

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迅速的发展,随之产生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劳资关系的不协调性,并带来了资本家与劳动者这两个不同阶级的对立,在剥削的基础上,导致阶级斗争的升华。但是随着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得到缓和,矛盾趋于和解,在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甚至是超额剩余价值的同时,去除通货膨胀,增加了工人们的实际工资和社会保障,这使得原本对立的占有资本的剩余价值的"吸血者"和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为了保证各自的利益,共享繁荣,达成表面上的和谐。

二、关于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研究

荣兆梓老师在其"包含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劳资关系模型"(徐晓红,荣兆梓,张治栋,2007)中提出,虽然我们应当以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为变量研究劳资关系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关系中的集中体现--经济利益关系,但是随着劳动力市场条件对经济绩效产生影响这一认识逐渐被证明,有必要将二者置于多变量经济体系下的研究。我国的劳资关系似乎处于一种矛盾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劳资关系处于转型期,因此对于如何协调劳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与我国劳资关系社会转型》(荣兆梓,2009)一文中,给出了以下建议:1、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实现劳资关系转型。2、加快城市化进程。3、正确处理劳资协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稳步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许多学者都认为劳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虽然目前我国劳资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由于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和政策压迫,劳资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紧张的变化形势,存在着很多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韩文甫在《和谐社会视角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韩文甫,侯冰,2011)中总结了当前我国企业劳资关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工资分配机制不合理, 克扣假期、拖欠工资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却没有随之提高,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未得到合理分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不断变大,工资的拖欠、假期的克扣等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不断出现的各种劳资关系问题,徐宏安在《浅论当前影响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徐宏安,2011)一文中认为导致劳资关系存在各种问题,产生不协调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和劳动本身存在的不平等性。杨萍指出(杨萍,2011)另一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她认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使求职者不具备多少讨价还价的条件,为了争取工作,常常会放弃自身合法权益的争取。但是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等地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已显示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不在取之不竭,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确供需不平衡,但是已不再是原来的供大于求,徐建丽在《"工荒"背景下劳资关系重塑与工会调节作用》(徐建丽,2011)提出一些专家的共同说法:"中国正处在'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的坎上。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李瑜青,祝宁波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解决劳资关系问题上的经验》中指出"要实现劳资和谐共融,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显然不够,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从冲突对抗到谈判对话,从个人交涉到组织交涉,从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到相互妥协、共生共赢。"

三、个人关于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观点

一谈论到劳资关系,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劳动和资本,而提到资本就会想到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那不就和我们国家所推崇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想违背吗?其实,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处于非主导地位,我认为我国的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但是构成劳资关系矛盾的最根本因素--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矛盾已基本瓦解。就像之前有提到的,资本就像一个吸血鬼,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创造多的剩余价值,自身增值,用生产资料吸收可能多的剩余劳动,对于我国而言,用资本所创造出的剩余价值可以看做是劳动者自愿的社会劳动,用于提高整体的社会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开放,阶级对立的劳资关系没有了,但是在个别企业中仍然存在着有剥削因素的劳动争议,资本和劳动之间依然存在着非阶级矛盾的一些次要矛盾,亟待解决。

结合各项理论研究和自身观点,我认为我国劳资关系存在不和谐的原因有:1、企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目前我国靠稳定工资作为收入的劳动者主要是各级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有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但是一些垄断企业的工人工资增长远高于GDP增长,过高的工资收入导致贫富差距,白领阶层、蓝领阶层的出现,工资的差距,大多数工人的工资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率的升高而增长,更导致了劳资关系的不和谐。2、城乡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还不足以弥补城市和农村在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的差距,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得到的是只能用以维持正常生活的低廉工资,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城市与农村的劳动者工资也不相同,需要高技能的工作农民工又无法从事,甚至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导致城乡差距越发扩大,随着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劳资纠纷和劳资争议案件也逐渐增多,这也导致了劳资关系的不和谐。3、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力度不够。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严重,劳动者对劳动合同内容不了解,对于签订的合同中有存在对职工不利的条款不知情,没有全面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克扣、拖欠工资,无假期,工作超时,工伤事故、职业病等,劳动者不懂得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劳资关系:首先,完善《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本来就是弱势的群体,强资本弱劳工,因此国家在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时,应当重点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给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其次,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理利用,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不同部门,进行资源再分配和收入再分配,尽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建设,发展城乡二元经济,减小城市和农村差距,以此减弱不和谐的劳资关系。再次,建立真正的工会组织。虽然我国政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保护劳动者,但是对于已经进入企业"内部"的劳动者而言,由于缺少真正的工会组织和劳资关系调整机制,当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或者说工资没有得到合理增长时,这种劳资关系便成为一种单方控制的关系,也就说由企业拥有者或者雇主说了算,政府的各项劳工权益保障政策,就只能在企业外部发挥作用。最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劳动者通过参加一些技术学校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完善自身同时,获得高的收入,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维权意识。

四、总结

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至关重要,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才能更有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从宏观抓起的同时,还必须处理好微观层面,将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荣兆梓.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3):72-80.

[2]徐晓红,荣兆梓,张治栋.包含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劳资关系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5:34-40.

[3]韩文甫,侯冰.和谐社会视角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3(2):58-61.

[4]徐建丽.工荒"背景下劳资关系重塑与工会调节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2011,(3):88-92

[5]李瑜青,祝宁波.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解决劳资关系问题上的经验[J].工会理论研究,2011,(1):3-6.

上一篇:浅议检察公信力的提升 下一篇: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