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之研究

时间:2022-09-22 12:57:16

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之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从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如何节约集约用地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 意义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72-02

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由于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害损毁、建设占用,耕地总量日趋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统计,1997年至2009年,全国耕地减少和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土地承载压力空前突出。总书记在人口环境资源座谈会上指出,国土资源工作要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建设用地需求强劲,而我国的土地尤其耕地又极为稀缺。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本的出路主要是靠节约集约用地。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为了制止浪费和粗放用地。节约用地:即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即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目的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搞好土地整理,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社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应看到: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特别是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由于低效、粗放的利用已经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1.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国情的必然选择。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耕地面积虽列世界第二位,但人均仅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建设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显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未来用地形势更加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依靠“投资拉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唯有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全面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资源性消耗,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18亿亩耕地始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命线”,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课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农业土地集约利用要求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非农业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要以“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存量土地增加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长远发展考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珍惜和节约土地资源的观念,通过不断改进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方式,实现从粗放用地向节约集约用地的彻底转变。

3.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用地需要土地的保障。发展离不开土地,但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受水、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耕地数量十分有限,优质耕地尤为珍贵,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我国国情不允许过多地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如果不能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粮食安全将难以保证,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也将难以顺利推进。总理指出,解决土地供求矛盾,要着重在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工夫,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我们必须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求发展,以节约集约用地来保发展。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挖掘潜力,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调整置换,实现合理、集约用地,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坚持的发展方向。

二、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的任务是要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严格土地管理,决不是单纯地管住卡死建设用地,限制和阻碍经济加快发展,恰恰相反,要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找到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全面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资源性消耗,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地管理方式转变的良性互动。

2.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将“节流”与“开源”协调统一起来,全面落实“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一手抓“节流”,节约用地、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推行节地型投资,鼓励通过依法转让、租赁或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调整低效、粗放利用的土地。对原土地使用者利用自身留存土地、降低绿化率、调整原厂房布局或厂房拆旧建新及加层新建厂房的应该给以政策引导。盘活存量,凡能不用地的就不用,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地,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一手抓“开源”,多渠道多途径千方百计地拓展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来源。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用地为重点,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引导投资者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统筹规划,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努力增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上一篇:贴近“90后”职工思想实际 创建企业思想政治工... 下一篇:对区域小水电集中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