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连续体”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2 11:56:50

“问题连续体”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对小学学习的一个提升,又是进入高中后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必须对其引起高度重视。新课改下的教学,已经逐渐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转变,在这一基础上,将“问题连续体”渗入到教学中,可以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连续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更可以让数学教学在过程中变得更加生动。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对来说由目标、方法、教学评价等组合而成的系统,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连接,“问题连续体”的诞生,正好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这条关系性纽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这种问题型的教学结构也在逐渐增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的整体化。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传授,还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可以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将课外、课内的知识进行结合,还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行结合,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问题是一种情境中的相对状态,这种状态会与学生产生一定的矛盾,但是,问题又是相对的,它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它可以只是一个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就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它可能就被当成了对数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练习,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讲解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相关讲解,让学生通过过程中的合并同类项、移项和去括号等相关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次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对其中所存在的系列规律进行总结,这样的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它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

在对问题连续体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构成,其主要应该满足三个方面:①可接受性。教学过程中所指定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一定承受范围内,让他们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接受。②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还应该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探索性。如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进行粘贴并排列起来组成不同的形状,哪一个可以通过折叠形成多面体?让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探索,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③阻碍性。也就是在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感觉非常难,从而表现出对问题无法处理的状态。

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连续体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必须有着一定的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问题连续体”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该教学的主要部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对问题进行解决就要有一定的教学情境、目标和系列操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所谓问题连续体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布置的相关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问题进行组合才能提高其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在课堂生活中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针对这些任务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相关的乐趣,逐步提高自身的记忆力。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制定一定的课堂情境进行问题的提问。数学本身就比较复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很难对其做到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提问问题时,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该适当地向学生进行暗示,以便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乐趣。如果针对那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不对其进行暗示,学生将会很难解决,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问题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3)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连续体的应用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补充和巩固,其目标就是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也可以说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提问,可以说是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教学任务,并且通过对问题的提问往往会构成一个教学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或者任务,他们将会很难学下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制定。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在培养我国的高素质人才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问题的提问和解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上述所谈的内容只是一得之见,并不是很完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不断对其进行相关探讨,从而更好地为初中“问题解决”教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级中学)

上一篇:革命PC 12期 下一篇:关注学生成才让合作在英语教学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