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理论课创新功能 培养创新人才

时间:2022-09-22 11:04:51

发挥理论课创新功能 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举措。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唤,是人本教育观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内容广、知识全、观点新、思想深的优势。应发挥理论课创新功能,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理论课;创新功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副教授,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188―03

创新是人们能动地进行的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可叫创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唤,是人本教育观的体现

1.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唤。今天的人才与过去的人才的最大不同,就是创新是其主要标志,创新是当今人才素质的灵魂。这就对培养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而且要着重在素质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放在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创新教育是人本教育观的体现。当今的教育不仅要让青年学生了解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探索未来、创造未来;不仅要保存和传递文化,更重要的是创新文化;不仅要传授知识、吸收信息,更重要的是选择信息、建构知识、创新知识;不仅要使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使人成为创新社会的人,在创新活动中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显示自己的本质和力量。一句话,创新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当今创新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功能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或者说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应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程设置上看,直接依赖“两课”教学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施教方法的多样化,使它在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着根本作用:第一,直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精神动力;第三,保证学生成才的正确方向;第四,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创新教育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1.为创新素质涵养提供理论基础。创新的根基是什么?创新的根基就是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和我们人类的需要。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能够创新?因为人类有需要,自然不能直接满足我们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去劳动、去创新;而客观世界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又为我们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既需要又可能,创新就成为现实,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这就是创新的现实根基。对这个根基的理论说明是目前我国高校任何其他一门课程都没有直接回答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回答了这个问题,它宣扬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发展观就构成了创新的理论基础。在它看来,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展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就为涵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奠定了一块理论基石。

2.丰富创新视野,夯实创新的文化底蕴。创新要求人们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阔的视野,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范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能使他们目光敏锐、思路开阔、视野广博、善于突破狭小专业的限制,更易在相邻、相近、交叉、新兴专业等领域取得创新成就。

3.帮助树立创新世界观。增强创新意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发展的,它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包括它自身。创新就是超越,就是突破,从根本上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一致的,这就是创新世界观。思想政治理论课责无旁贷地要帮助学生树立这种科学的创新世界观,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改造世界和创新世界,从而增强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

4.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创新思维,也是最根本的创新方法,在整个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方法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辩证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立体思维方式、综合思维方式等;联想法、列举法、组合法、比较法、移植法等,都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训练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创新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坚定创新意志,培育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因素内化而形成的现代人格,是具有强烈创新欲望、不为环境所拘、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自信心、探索欲、想象力、质疑能力和意志力是其核心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它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革命导师和先进人物的典范,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者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身处逆境而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不畏不畏权势不怕挫折的创新毅力,引导学生在自觉进取中培养自信、在迎接挑战中培养勇气、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从而升华学生的创新人格。

6.宣扬创新文化,涵养创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课宣讲的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是科学的,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这种文化是先进的,它代表了我国实践的基本要求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这种文化是主流的,它不仅在我国处于指导地位,而且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文化是创新的,它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发展的。这种文化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进步,反对倒退;提倡变革,反对守旧,因而能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文化

环境和人人都敢想敢说敢干的社会环境。

三、改革理论课,培养创新人才

1.要信马列、用马列

(1)要坚决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弊端:理论脱离实际,照本宣科。要克服这种弊端,反对本本主义。

(2)要抓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邓小平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要敢讲真话,反对空话套话。对当今世界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决不能有意地回避。对学术界的一些不同观点,也要介绍给学生。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院长在每年的新生入学仪式上这样告诉学生:“学校将教给你们的知识有一半是错误的,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过去,大家都很相信专家信息的质量和正确性,但是今天,这已成为历史。专家应该谦卑,要从作为知识唯一的来源改变为知识的整理者,对知识的可信度进行鉴别。

2.以学生为本,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表现在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求知欲,这是其主体性的体现。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人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后来的生长环境中,得到鼓励、得到支持、得到培育,也就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发展为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因而也就成为创新人才;如果这种创新潜质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受到压抑,受到打击,就会逐步泯灭而变为毫无创新个性的人。扼杀创新潜质转化为创新个性的或促使其成为创新之才的,第一个往往是他的父母,第二个就是老师。

3.树立科学发展观。改革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使人的知识得到充实,人的能力得到培养,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人的人格得到完善,人的情感得到升华,人的个性得到张扬。

(1)我国大一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存在着“十一重十一轻”的倾向: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独创、重精英轻大众、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轻全面、重内容轻方法、重灌输轻启发、重主导轻主体、重权威轻小辈。这种教育模式说到底就是把人当作工具,没有把人当作目的,忽视了人的个性,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人的创造性。

(2)大一统教育模式的危害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标新立异的追求受压制,创新个性逐渐泯灭,各教育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难以发挥。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予以改变,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3)推进教育创新要做好三件事。教育部周济部长谈到,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教学推进教育创新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二是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三是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4)科学教育观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之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有特长!每个人的最大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卓越与平庸往往只差一小步。你的特长不是来自你的智商,而是你的天赋礼物。只要找到自我特长,并将之在正确的地方发挥到极大值,你我都可以是快乐天才!

4.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校园环境是有利于创新还是压抑创新,对学生的创新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是导游”。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一要信任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二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三要甘当人梯,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鼓励学生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标新立异。

(3)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产生自己的特殊兴趣。黄昆院士的体会: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要服从于应用,要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大多数具有学术上的开创性与重要性的研究都不是繁复的。我的学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都很有限,之所以能有一些成果,关键是少而精,有了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又不被前人束缚住。

(4)形成有益于创新的校园舆论氛围。要形成鼓励创新、鼓励好奇心、不迷信权威的校园舆论氛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设想,决不容许对学生的奇思异想进行随意的讥讽。“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效应。

(5)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论文、小制作等课外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激情的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脑细胞,能充分调动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参考文献]

[1]殷石龙.创新学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3]贺志明.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上一篇: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与职业培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