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高送转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时间:2022-09-22 10:01:34

基于DEA模型的高送转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摘 要:近年来,高送转一直受到A股市场投资者的追捧,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将市值管理作为了提升市值的工具,但实施的效果如何值得关注。选取30家高送转公司,运用dea模型对其2015年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送转力度越大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绩效越好,但是高送转公司的总体绩效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司业绩发展动力不足,跟不上股本扩张的速度;二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不够;三是大部分公司存在投资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因此,通过对市值管理绩效的研究,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改进市值管理工作。

关键词:DEA模型;市值管理;高送转;绩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33-03

引言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逐渐趋于一致,市值成了市场各方的共同追求。市值管理有助于理顺上市公司管理层、大股东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关系。2014年5月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很快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热点。

为了迎合投资者的偏好,部分上市公司把高送转视为做大市值的工具。很多上市公司都会适时推出高送转的分配方案,A股高送转的记录一再被打破,在2014年和2015年的年度分红方案中,有超过300家公司提出了10送转10以上的预案,力度之大十分罕见。作为股本管理手段,高送转有助于公司业务的扩张、股票流动性的改善。但如果公司业绩表现跟不上股本的扩张速度,那么股价在高送转概念的短期刺激之后还是会被打回原形。比如,东方电子在股本扩张后业绩跟不上,导致每股收益被稀释,市值增长缓慢;再如,紫光股份扩张后业绩却不断下滑,导致市值缩水[1]。

公司市值由股本因素和股价因素共同决定,高送转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本规模,并经由市场的作用间接影响到股价,从而对公司市值产生影响。推出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是真的有业绩支撑,还是一次昙花一现的炒作?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高送转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如何?本文采用DEA模型评价高送转公司的市值管理情况,并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相关理论和模型

(一)高送转

高送转一般是指每10股派送红股或转增股本5股及以上。送股是将上市公司的利润以股份的形式向投资者支付,而转股则是将资本公积转为股份给投资者,后者实质上不属于利润分配的范畴[2]。

从理论上讲,高送转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对市值应无影响。而事实上高送转公司却受到A股市场的追捧,推高了公司的股价。国内学者关于高送转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将高送转和公司市值联系起来的并不多。施光耀(2011)最先从市值管理的角度解析了高送转的经济后果[1]。

(二)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一个概念,由施光耀首次提出。按照目前国内学术界的定义,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的综合管理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传导,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平衡[3]。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市值管理展开了积极研究,主要围绕市值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实现路径和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在市值管理的绩效评价方面,李百吉、周楠(2016)对煤炭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考察[4];刘国芳(2010)也对包括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分析,总结出5种类型的绩效,并具体分析了每类上市公司改进市值管理绩效的路径 [5]。

(三)数据包络分析

在对上市公司的各种绩效进行研究的时候,对包括财务绩效、并购绩效等,学者们经常运用到一种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数据包络分析由Charnes 和Cooper于1978年创建,是一种评价生产效率的重要的非参数方法。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方法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6]。DEA模型不必事先确定指标权重,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广泛用于相同类型部门的业绩评价,主要用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单位之间的相对有效性。

基本的DEA模型包括C2R模型和BC2模型,C2R模型要求在固定规模收益的模式(CRS)下运行,CRS仅当所有的决策单元以最佳的规模运行时才是合适的,但由于各种约束可能会导致某个决策单元不能以最佳规模运行。Banker等(1984)提出了一个对固定规模效益模式DEA分析的扩展,考虑到了可变规模收益(VRS)的情况,这样,CRS模式下的技术效率测度被分解成了“纯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7]。C2R模型对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同时进行评价,BC2模型对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有效性进行评价。结合BC2模型和C2R模型,计算出各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PTE)、技g效率(TE)以及规模效率(SE),三者之间存在着数量关系:TE=PTE×SE[8]。

二、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实施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对2015年的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分配方案进行了梳理,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根据行业市盈率分层,选择市盈率分布较为集中的58―68范围内、高送转力度最大的前30家公司,研究其推出高送转之后的市值管理绩效。选择2015年12月31日作为基准日,考察高送转当年的市值管理绩效,也即事件发生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市值管理情况。后期的研究将会延长期限,考察中长期的市值管理绩效。

全部数据从巨潮网、东方财富、证券之星、上交所、深交所等网站手工收集,考虑到篇幅,本文没有列出各高送转公司的原始数据。

(二)变量设计

本文选取了3个输入指标:股东权益、总负债、年度高管薪酬。一个公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的投入,主要是权益资本、债务资本和智力资本。权益资本用股东权益表示;债务资本用总负债表示;现阶段对智力资本的研究尚未形成定论,由于高管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本文用年度高管薪酬作为智力资本的变量。为衡量市值管理的绩效,笔者选取了4个输出指标:公司总市值、每股收益变化率、托宾Q、市净率。公司总市值表示股东价值的规模;每股收益变化率可以反映扩张以后每股收益稀释的程度,即公司业绩的增长能否跟上股本的扩张速度;托宾Q系数为企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代表单位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市净率反映公司净资产的溢价,是单位股东权益所创造的价值。将这一多投入、多产出的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进行计算,系统地评价30家高送转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

(三)实证分析

DEA模型要求投入、产出数据非负,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方法[9]是:

设aj=max 1≤i≤30Zij (aj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

bj=min 1≤i≤30Zij (bj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则Z*ij=0.1+■×0.9,Z*ij∈[0.1,1]

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30家高送转公司DEA效率值的平均水平:技术效率0.685,规模效率0.917,综合效率0.636。综合效率值较低主要是受技术效率不足拖累,即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表1可知,有8家高送转公司综合效率值等于1,也就是说,其2015年的市值管理达到了DEA有效的状态,分别是朗玛信息、三联虹普、金安国纪、莎普爱思、片仔癀、盛路通信、澳洋顺昌、沃华医药。余下的公司DEA无效,大部分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的。

从技术效率来看,除上述公司以外,还有众信旅游的纯技术效率值达到了1的有效状态,该公司的总效率排名也比较靠前。保锐科技、华峰超纤、晓程科技、海达股份、金贵银业、亚太科技、聚飞光电这7家公司的纯技术效率值明显低于0.5,总效率排名无一例外在倒数。技术效率是影响公司市值管理综合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提升总体的效率值,可以从技术效率的着手。在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方面,应该加强公司运营的管理、加大创新投入,改善公司的业绩,挖掘业务增长潜力;同时,不能忽视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应该重视信息披露的质量,重视与投资者的互动,让资本市场能够对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合理的估值。

从规模效率来看,21家公司还有提高的空间。其中,irs表明,就公司目前的投资水平而言,还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可以进一步增加投入要素的规模;drs表明,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投入要素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最优水平,总体来看,大部分公司的投入规模已经过剩。以表现最差的华峰超纤为例,其规模效率值0.673(drs),投入过剩稍显严重。华峰超纤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015年经济下行趋势再加上行业内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这一次转增之后股本规模增加,市值表现却不够理想。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可以通过现金分红、股票回购减少权益资本、降低负债水平、给不称职的高管人员降薪等方法,有效改善其市值管理绩效。规模报酬递增的公司,可以适当地采取反向操作。

本文再将以上30家上市公司按照送转股的力度划分为三个层级:每10股送转15股以上的是第一梯队,每10股送转15股的是第二梯队,每10股送转12股的是第三梯队;根据综合效率得分,也划分三个等级:A类[0.8,1]为最好,B类[0.4,0.8)为中等,C类[0,0.4)为最差。统计出的各梯队的绩效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第一梯队送转力度最大的5家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基本集中于A类;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分布则是A、B、C三类都有涉及,并且整体水平中等偏下,第二梯队的情况略好于第三梯队。本文的实证结果符合“信号传递假说”理论,即公司进行高送转主要是为了传递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受到市场狂热追捧的高送转公司,送转力度越大,市值管理的绩效也越好;同时可以看到,第二、第三梯队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并不理想,实施高送转的公司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比如,轰动一时的海润光伏事件,公司亏损严重,却通过宣布高送转预案拉台股价,帮助大股东减持套利,最后报出巨亏,盘面一落千丈,市值大幅缩水。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高送转公司为关注焦点,借助DEAP2.1软件,对30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结论

1.送转力度越大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绩效越好。虽然实施高送转的公司市值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从实证结果来看,送转力度越大,市值管理绩效越好。排除掉那些无利可分的业绩差的公司,公司的底子越好、对未来业绩的增长越看好,就越倾向于实施高送转,并提高送转比例脱颖而出。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强,说明其以往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那么在高送转扩大了股本以后,就更容易对市值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2.30家高送转公司2015年市值管理的绩效水平整体偏低。一方面是公司业绩发展的动力不足,近一半的公司在高送转之后的每股收益明显下降,送转之后业绩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股本扩张的步伐;另一方面是市场效率不高,公司未能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投资者挖掘公司内在价值的水平也不够。再者大部分公司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说明受2015年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影响,公司投入资本的规模已经过剩。再通过高送转扩张股本,把盘子做大,给公司未来的高效发展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二)相关建议

市值管理并不是要单纯地通过股价管理、股本管理做大市值,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的综合机制,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平衡。企业应该立足于自身的r值创造,通过信息管理促进价值实现,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市场价值的动态调节,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的健康发展。

首先,公司应该加强经营管理以改善公司的业绩,加大创新投入来挖掘新的增长潜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同时,不能忽视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应该重视信息披露的质量,重视与投资者的互动,让资本市场能够对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合理的估值。

其次,要意识到高送转是一把双刃剑,在市场行情高涨的时候,加上业绩的支撑,可以让公司市值一路高歌;遇上行情低迷,如果业绩增速跟不上,反而会拖累市值。在行情低迷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票回购等方式减少权益规模、通过缩减负债降低债务水平以适应公司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整合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还可以通过高管增持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

上一篇:看清个人“支付宝账单”的AB面 下一篇:直播上课的网红“老教授”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