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挑战赛许昕的技战术分析

时间:2022-09-22 09:16:11

乒乓球挑战赛许昕的技战术分析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三段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2011年中国队与世界联队乒乓球挑战赛男子组比赛中2:3败给波尔, 3:0战胜水谷隼,共计2场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找出了其在技术、战术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许昕发抢段和接抢段有一定优势,前三板抢攻威胁很大,尤其在抢攻意识方面特别强,反手的优势很明显,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球的处理上,心理稳定性相当好,但是在相持段相对来说比较弱,步法的移动比较慢,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许昕 技战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

许昕在2011年中国队与世界联队乒乓球挑战赛男子组比赛中与波尔、水谷隼的两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录像观察法

观看2011年中国队与世界乒乓球联队挑战赛男子组比赛许昕的比赛录像,对许昕的技战术作出定量及定性分析,归纳总结其技战术优势及问题,录像资料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校内网,为中国队在训练和比赛准备上提供参考依据。

2.2三段统计法

为了使数据分析得更加全面细致,本文采用了三段统计法,将许昕在2011年中国队与世界乒乓球联队挑战赛男子组比赛中对波尔、水谷隼的比赛中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为以后对其技术分析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0%。

3结果与分析

3.1发球抢攻段

通过许昕与波尔和水谷隼的比赛,从技术统计看,许昕在发球抢攻段得分率的平均值为53.6%,处于不及格,使用率低,表明许昕在发球抢攻段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在该段的得分能力。

从比赛中可以看出:(1)在对水谷隼的比赛中显得异常积极主动,敢于上手去冲、去搏杀,得分率达到57.1%以上,特别是此段中的一些小球处理使得对手很不适应,多次直接或间接得分。(2)反观对波尔的比赛,由于对方比较熟悉许昕的套路,再加上对方接发球处理的问题,所以在整场比赛中没有发挥出发球抢攻段的优势,在处理球上比较保守,不够果断,步法移动有点慢,该抢的球却没有上手,为了求稳,导致多次失误或直接失分。尤其是在反手位上不占太大优势,失分也较多,最后导致输掉了比赛。

3.2接发球抢攻段

许昕在接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达到60.3%,使用率达到23.9%,说明他在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运用和得分能力很强。

许昕在接发球时主要采取快搓摆短来控制对方抢攻,给自己创造上手的机会,而对于出台球主要以抢拉或抢冲为主。许昕台内摆短技术比较出色,充分体现出中国直拍选手小球处理细腻的特点。但是在本次比赛上许昕也暴露出在此环节上的不足,技术发挥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当然这与受对手制约有一定关系。

通过观看录像和统计分析得出:(1)在对水谷隼的比赛中许昕在该段的得分率在50%,可以看出许昕技术和战术运用比较合理,战术意识较强。(2)在同波尔的比赛中,许昕的使用率虽然高但是得分率却不及格,由于许昕的接发球处理稍显不足,导致波尔直接发球抢攻得分,同时波尔的发球质量高变化多,许昕在旋转上判断不够准确造成整场比赛接发球上直接失了4分,接抢直接失了6分,导致整场比赛处于被动的局面。

3.3 相持段

许昕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42.4%,没有达到及格水平,说明许昕相持段的技术实力和得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直拍运动员在反手位上的侧身拉球之后,而正手位暴露出的空档都是对手在相持中的攻击目标,反手位也是直拍选手的弱点。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1)在和水谷隼的比赛中,许昕的相持段的得分率还是不错的,得分率达到59.1%,一方面是由于对手的失误,另一方面是由于许昕的主动进攻,敢于上手。(2)在与波尔的比赛中,许昕在相持段明显没有波尔得分的能力强,整场比赛该段仅得到13分,再加上波尔的技术比较全面,正反手都可以进攻,相持能力很强,导致最后两局许昕都以11:3输掉比赛,说明许昕的相持技术一般,还需加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许昕技战术整体很不错,基本功扎实,技战术运用合理,主动进攻意识很强,敢于搏杀,控制球的能力很突出。

(2)许昕发抢段和接抢段技术特点鲜明,优势明显,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但是在相持段处于弱势,技术实力有待于加强。

4.2建议

(1)进一步提高发抢、接发抢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提高前三板力争主动的意识和能力,做到上手快、上手狠、重近台、重侧身;切实提高发球和抢攻这两板球的单板质量与合理衔接,加大威力,丰富接发球的手段,加强台内挑打能力,增强主动性。

(2)加强步法训练,提高正手抢攻与正手连续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也要提高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同时加强反手位的进攻能力,并且加强反手位对下旋球,底线长球的进攻技术和由正手回反手在近反面反拉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生有.国内直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许昕技战术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

[2] 李今亮,赵霞等.新规则给乒乓球运动带来的技术变化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5,6(3).

[3] 蔡振华.直拍进攻型打法之我见[J].乒乓世界,1999(10).

[4] 吴敬平.发球抢攻体系与接发球“一体化”:关于11分制新发球规则的思考[J].乒乓世界,2002(2).

上一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青光... 下一篇:电子书包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