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8:02:20

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中职基础课程之一,因为教材固定,教学缺乏创新等问题,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需要和专业发展的要求。要体现语文在中职教育中独特作用,提升专业技能。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模块式教学体系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使语文课程更符合中职教学的专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模式教学改革课程设想管理评价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一直以来都是中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职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使得许多学校语文教学效果显著下降。为此,急切要求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中职语文新的教学体系,使语文课程更符合中职教学的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中职课程教学的设置,一直以来都存在“过灵活”的现象,为实现其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有时不惜压缩或删除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了冲击。再加上教师及教学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语文教学的被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1.中职语文的学科现状

基础学科被边缘化问题是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实用性”日益强化的中职教学理念,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改革如火如荼。语文等基础课程逐渐边缘化。语文课课时减少,课程被压缩。甚至有的语文教学仅仅保留了语文教学里的“工具性”内容而忽视了“人文性”内容。

2.教材现状

中职语文的教材虽然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但是教材内容仍然有着浓厚的普通高中教材的影子,教学课文大多与高中教材相同,且课文较为陈旧,偏多、偏难。一种教材很难适应不同专业的专业需求。如果教师不对教材进行增删,教材按照普通高中的方法教学。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的接受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3.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多为普通高中选拔考试落选的学生,基础一般较差且存在厌学情绪,语文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能力较差。如果仍然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方法教学,再加上语文被边缘化的倾向,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就很难有所成效。

4.教师现状

中职语文教学受学科特点的影响,不能像专业课那样动手又动脑,没有那么“好玩”,如果教师仍然不分专业特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忽视语文课外知识拓展和语文课外活动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教学评价现状

现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仍然停留在“两次考试,一张试卷”的模式,这种注重学生识记能力和写作能力评价方式很难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对成绩较低但语文运用能力强的学生评价也有失公允。

二、中职语文课程的要求

语文课程体系改革是中职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语文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应认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课程要求。200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性质作了明确规定:“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首先,中职语文课程是各专业的基础课,它要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本专业服务,为将来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提供语文知识储备。其次,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养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对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构建中职语文课程的思考

1. 构建的原则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更好地为发展本专业服务,为将来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提供语文知识储备。因此,从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要有侧重点。构建时应该注意几个原则:

(1)新的课程体系应该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工具性”就是要语文学科教学为所学专业服务,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有助于专业的提升。“人文性”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民族观念。

(2)课程体系应该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要求。现在所选的教材存在偏旧、偏难、偏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专业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必要时还应该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学生的承受能力和专业的发展要求。

(3)课程体系应该符合语文学科的时代要求。现时期早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运用单一的方法,而应该调动各种现代方法,并将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影视作品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时代气息,让文学分析能够活现在生活里,而不是停留在书中。

(4)课程体系应该符合专业发展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对语文的要求存在着不同的要求,现实中语文教学也已经打破了一本书一个教案的模式。将专业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进行有机的增删。并实现多样选择,引进模块式教学。

2.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设想

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构建原则,考虑中职专业需要的基础上,借鉴模块式教学法重新进行构建。精选现有教材内容整合为基础模块;依照专业需求编写专业模块;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立选修模块。按A基础模块、B专业模块、C发展选修模块对中职语文课程体系进行模块构建,其结构如下:

按照上图,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基础模块又分为:写作、阅读、口语、运用写作等;选修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分为:影视作品、乡土文化、作品创作、组织策划等;而专业模块应该依据各专业的要求建立新的教学大纲组织新的教材。

(1)课程管理

语文课程体系的改革为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语文教学的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该建立以语文基础模块为主,以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为辅的教学模式。基础模块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应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删减,全体教师形成一致的教学大纲,并由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组织教学。专业模块应依据专业的要求和语文工具性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学大纲,统一形成教学内容,并由各教师组织进行教学。选修模块应按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建立模块,并由一个或几个语文教师负责一个模块的方式,按照各个模块的要求建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打破班级限制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并在教学安排中安排统一的语文选修课,在统一的教学时间里组织语文选修拓展教学。教学时可以运用语文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方式。

(3)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具有显示学生能力、反馈教学效果和引导教学的功能。在考核时倡导加强学生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考核。评价时避免一考定性的单一形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过程评价,还要注意学生平时语文活动的表现评价。倡导多元评价,把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此外还要及时反馈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模式的改革是为实现时代的发展和中职教学的现状提出的紧迫课题,语文课程模式的改革也为中职语文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2000年版

[2]陈文丽,改进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三点设想,职业技术教育,2007, 2

[3]刘喜云,对构建高职应用数学课程体系的设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4]邱才训,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设想, 2005

上一篇:朗读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浅探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