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招式 第8期

时间:2022-09-22 07:24:38

岳旭琴/整理

产业资本应该如何自救?在这一轮危机中,产业资本又应该吸取哪些深刻教训?《新理财》本期两位客座总编辑王化成教授和许建平先生,给出了雪中送炭式的判断和解答。

切肤之痛

《新理财》:中国的股票市场跌幅超过了一半。投身其中的企业,正在承受着切肤的损失。两位怎么看待这种风险?

许建平:我觉得,股市的上涨下跌对于实体企业的运行有影响,但不是很大。但对于虚拟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以股票作为投资手段的企业,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以及所有参与证券市场的老百姓,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股市跌幅达到一半后,毕竟有13万亿的市值蒸发了。对他们来说,今年以来,可以说是一个梦魇。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有闲置资金,又不愿意把这些闲置资金存在银行,于是成立财务公司。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产品品种比较少,又没有充分的风险对冲,只好把这些钱拿去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投资,主要是A股投资。现在这样的财务公司,大多数肯定是遭受到损失的。我也听说,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也拿出一部分闲置资金去炒股,现在已经赔了有一半了。

王化成:今年一季报和半年报显示,确实有一些公司因为炒股造成亏损。我看到这些公司中,有些公司主业还可以,但因为炒股出现了亏损。我为这些公司感到惋惜和遗憾。

当然,这里面又有不同的情况。如果有些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实施公允价值计价,把股票投资列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一下跌,亏损立刻就暴露出来了。但现在有些公司的亏损还没有暴露出来,主要是因为没有把股票投资列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我觉得,能够暴露出来问题的上市公司比例是很小的,应该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暴露出来。

亡羊补牢

《新理财》:对于这些损失,公司应该如何去自我拯救?

许建平:对于这些企业,我建议,首先,在制度上,要杜绝盲目投资,不能把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无论市场多么火爆,都不应该把短期银行贷款资金用于炒股。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

我认为,对于已经发生的股票投资损失,要具体分析所持有的股票是否有价值。从估值来说,目前国内股票60%~70%的股票是有投资价值的。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是属于这个范围的,可以放一放。但如果是属于剩下的30%~40%的,就一定要处理掉。这些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分析的。

王化成:股票市场对于做产业的公司来说,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就像天使,对有远大理想的企业,它会帮你把产业做大,借助资本市场迅速扩大规模;但当它呈现坏的一面时,就像不良少女,把那些不坚定的企业家勾引坏了,一看资本市场挣钱那么快,就不去做实业,而去炒股票了。但资本市场是不创造财富的,只是对财富的一种转移。当你把大量的产业资金游离出来进入资本市场,就等于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结果可能是,别人的田也没有很好的收成,自己的地也荒了,最后使公司陷入被动的局面。

但如果现在损失已经发生了,怎么样亡羊补牢?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价位,要很好地分析。如果公司的基本面不错,发展前景也不错,干脆持有,实在不行,就作为长期投资。但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已经恶化了,还是尽快抛掉,把资金抽出来,用于产业发展。

市值管理

《新理财》:大非锁仓,高管增持,我们看到产业资本在股票市场开始发出声音,并采取了主动自救。如何看待这些产业资本的自救?

许建平:你提到的这些现象,我认为是一种好现象。这一方面说明管理层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给了上市公司一些压力,使大小非变现推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资本对自己企业有信心。他们有信心,企业就有希望;企业有希望,市场自然会好起来。

王化成:这其实就是市值管理的问题。当公司的股票被低估时,可以回购股票。虽然我们现在法律规定还不能回购,但是,有些大股东增持,是带有回购的作用的。在公司的股票被低估时,大股东推迟变现、高管增持,都是一种理性选择,因为最了解企业的肯定是企业的管理层。

所以,我比较赞成,上市公司背后的大集团如果觉得公司的发展前景很乐观,现在可以通过增持股份,使股票价格维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比如前段时间香港股市大跌时,国内有很多有H股的大企业集团增持股份。这是比较可取的做法。

而当企业股票被高估时,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增发。所以,我认为,平安增发,最不应该骂平安的就是平安的股东。发行比较少的股票,就可以融到更多的资金,这对原来的股东是有好处的,是无可指责的。

许建平:目前,我们国内在这方面的制度安排比较滞后。在香港,比如创维,由于创维老板黄宏生出事,创维的每股净资产是1.5元,而股价不到0.7元,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创维根据香港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采用买入注销的方式,这样股价就回升了。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这种制度安排,但企业通过要约收购增持自己的股票在制度上应该是可行的。

如果公司认为自己的股票价格太低了,增加持股比例,这对企业是个好事,对市场也是好事。如果上市公司都能这样做的话,股票市场就能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无理性下跌的情况。所以我们说国外某些资本市场相对成熟,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使得股票不可能跌到很低,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尤其是美国,在20年代股灾后,在股票的制度性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制度性安排。

融资挑战

《新理财》:股市之与企业,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融资。现在,IPO、增发屡屡破发,企业应该怎么办?

许建平:虽然直接融资有困难,但间接融资还是可以的。企业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长期债的方式。今年以来,很多企业也采取了发企业债的形式,比如平安,因为在争取增发的过程中遇到了股民的阻力和市场的阻力,所以他们不得不另外寻求资金渠道。

企业要发展,除了直接融资外,还有一些好的办法,如通过收购兼并,或者是吸收战略投资等。收购兼并,是把资源更好地优化,使所有的资源都不闲置,通过整合,发挥效力。而引进战略投资者,则是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承担风险,同时又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

我最近就遇到一些企业,他们觉得某个项目很好,希望把这个项目搞下去,很需要钱,但又没有钱,而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帮他们找一个企业,他们把一部分股权让出来。这样既把事情做成了,别人也可以从中得到比较好的投资回报。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借鉴。

王化成:我觉得,要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在资产,比如不良资产,能处理的赶紧处理。目前中国很多企业不良资产仍然比较多,但为了保利润等原因,不能转为现金供企业使用,这是造成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

在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可能相对少一些。在以后一段时间内,从银行贷款可能会越来越难,但对于效益好信用好的企业,这仍然是一个主要途径。

长远教训

《新理财》:那么,你们认为,实业资本在这一轮真实的风险教育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

许建平:我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瑞银在发中石油时,把中石油猛炒了一通。很多人都对我说,中石油一定要买,全球老大,世界第一。我就对他们说,中石油是个好公司、大公司,没错,但如果瑞银把它吹成世界第一、全球市值第一,我觉得有问题。比如中石油的石油储备只有美孚石油的一半,市值却比美孚石油高一倍,不合常理吧?盈利能力只有人家的一半,股价却比人家多一倍,不合常理吧?我举了三四个不合常理,说明中石油四十多块钱的股价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只要把基本的道理搞明白了,不管别人怎么“忽悠”,都可以控制风险了。具体到股票在什么点位可以买,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违背基本规律的一定不能买。

王化成:我一直不主张工商类企业用大量的资金参与市场的炒作。因为金融领域的投资,必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工商企业的大部分高管人员,对于金融、资本市场不是很熟悉,进入金融领域,就等于进入另外一个领域。当股市是牛市的时候,大家都挣钱,但是,当熊市来临时,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我在年初接受《新理财》采访时就谈到,2008年一定要注意股票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那时市场的风险其实已经来临了,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当资本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都已经达到60倍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资金蜂拥而至,还没有意识到风险,只能说明很多投资者是非常不成熟的。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经验已证明,当资本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时,是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的。

所以,进入资本市场,就是进入一个高风险领域。对于实业资本,就不如把资金专注于自己的行业,一心一意把实业做好。

但当股票市场特别红火的时候,能够经受得住这种诱惑的企业家不是特别多。所以在公司治理层面,一定要对职业经理人有约束,规定资金能进入什么领域,不能进入什么领域,要对买什么股票有个限制。因为实体企业买股票,主要是为了调节资金的头寸,既然这样,就不能买入风险特别大的股票。比如,制度上可以规定,市盈率超过40倍的股票不能买。如果制度层面没有约定,完全靠个人去做,不排除会和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可能,就会有很多问题说不清楚。

上一篇:房企信托解困 下一篇: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