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根继续抽紧企业面临考验

时间:2022-05-15 07:21:17

银根继续抽紧企业面临考验

越南最近爆发的金融危机吸引了全球的眼光。作为越南的近邻,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2008年6月上旬,央行公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依然不会松动。这样的经济形势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将持续多久?企业该如何应对?本期的两位客座总编辑――汤谷良教授和萧枭先生,和《新理财》的总编辑陆晓平先生就此展开一场精彩对话。

对话时间:2008年6月11日下午1:30

对话地点:《新理财》杂志社总编会客室

汤谷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教授一直从事公司财务、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咨询,在集团公司财务体制、全面预算管理、公司治理财务制度等方面均有建树,是公司“经营者财务”学说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萧枭,高级会计师,担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财务主管(中方CFO)6年,2008年被聘为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当选为“2007年中国CFO年度人物”。

陆晓平:6月10日,沪深两市双双暴跌。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是越南爆发的金融危机。这不由得让我们回忆起1997年由泰国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是不是一种大范围经济危机爆发的预兆?1997年的金融危机,韩国现代是深受其害的。那么,先请萧总谈谈看法。

萧枭:越南的经济总量不大,应该说对整个亚洲经济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它可能会起到导火索的作用,就像当初的泰国,一旦产生蝴蝶效应,后果就很难想象。作为韩国现代的合作伙伴,北京现代对此高度关注,但影响还不明显。

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有人说是结构型的,有人说是成本推动型的,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不正常的,不是理性的价格环境。我觉得现在的经济环境,用通俗的经济理论去解释可能解释不通。因此,要加以具体分析。

首先,要看不正常状态将持续多久。我个人认为持续的时间不应该太久,因为太久的话就可能真的出现大的危机。虽然5月份CPI指数涨幅有所回落,但近半年整个上涨水平都是比较高的,已经体现出很明显的通胀现象。

其次,这种通胀并不是所有的产品价格都上涨。目前我国汽车和通讯类产品,以及它们服务的产业链,价格大多是下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结构性的通胀。但当这个结构的100个样本里面,有99个都在涨,就不能再说是结构性的了。所以,不排除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陆晓平:目前我国整个经济环境并不乐观。这一轮通胀压力和过去相比有明显的差别。请教一下汤教授,在现有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讲,当前的主要影响在哪里,长远的影响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直接影响,又有哪些间接影响?

汤谷良:我认为从宏观方面来讲,对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一轮经济增长是成本推动型或者结构型的。从制造业来看,无论原材料成本、费用,都在增加。这个影响是长期的。

其次,由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人工成本的增长也是长期的。

第三,从资本市场,从融资的角度可以发现,企业财务成本也是增加的。这种增加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因此,从目前的环境和制度看,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成本的影响肯定是长期的。今后要降低成本,不是说没有这种可能性,而是说挑战性越来越强,很多东西越来越不可控。对一个毛利率比较低的企业来说,未来的成本压力可能是史无前例的。

未来企业的生产面临的就是两大问题,一个是资金链问题,一个是成本控制问题。资金链问题是个生存问题,成本控制是个发展问题。

陆晓平:从这次准备金率上调1%来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应该不会松动。我想请教一下萧总,这次上调准备金率对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萧枭:大家都知道,6月10日股市的暴跌,虽然与越南的事有一定关系,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之前公布准备金率上调1%。从宏观政策来看,准备金率的调整减少了货币的供应量,对抑制过热的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势必对高速成长的企业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很多中小企业和赢利能力不是很强的企业,融资就会有比较大的障碍。

我认为,目前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长远发展有好处。这样的政策,对良性企业,比如北京现代,我觉得影响不大;对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资金是它的瓶颈,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对不规范运作的企业――拿违规当优势的企业,则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陆晓平:这种经济环境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种考验,但我们也看到,每一次危机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企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的过程。通过宏观调控,淘汰掉一批劣质企业,对一些优质企业或发展中企业,可能反而是一种机遇。请汤教授给企业提提建议,怎样在这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活得更好;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提建议,怎样才能达到提升整个产业和整个经济结构的目的。

汤谷良:刚才萧总提到,他们公司对目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是很敏感,或者说他们有信心抵御这个挑战。萧总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所处的产业,一个是规模经营。没有这种优势产业和产业规模,今天他也没法讲“影响不大”。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规范运作。我们的企业不要把暗箱操作和本来就不合理、不合法的东西当成核心竞争优势。

现在的形势对每个企业的挑战都是很严峻的。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募资投向。我们的资金一定要投到真正有前途的产业和有效益、有规模的企业。产业没有前途,管理再到位,投资也是浪费;没有规模,什么恶劣的环境你都抵抗不了。其次就是要守法。

总之,一定要回到一个良性企业的成本控制上来。

上一篇:担保之惑 第8期 下一篇:中美金融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