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钠\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

时间:2022-09-22 07:14:41

血清钠\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肝硬化患者及100例体检健康者,检测其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关键词】 血清钠;胆碱酯酶;肝硬化

肝硬化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该病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增生和肝结节再生、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肝组织结构异常性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进行性发展的结果。血胆碱酯酶主要在肝脏合成,血清钠的代谢与肝脏密切相关,故肝功能受损时可出现两者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1]。我们检测了120例肝硬化患者与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并根据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皆在探讨血钠、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平均(49.5±7.8)岁,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9例,酒精性肝硬化4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0例,原因不明者5例,血吸虫性肝硬化3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31例,B级55例,C级34例;对照组100例,为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男68例,女32例,平均(40.5 ±7.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or 2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试剂盒为Olympus公司提供。血清钠(Na+)正常参考值135~155 mmol/L,胆碱酯酶(ChE)正常参考值3 278~13200 U/L。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比较肝硬化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用F检验比较肝硬化不同分级间的差异,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钠、胆碱酯酶指标比较 肝硬化组血清钠、胆碱酯酶分别为:(129.04±1.29)mmol/L、(3248.3±960.4) U/L,对照组分别为(141.75±1.01)mmol/L、(9075.6±542.8) U/L。血清钠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假设检验t=11.6725,P

2.2 肝硬化组Child分级血清钠、胆碱酯酶指标比较 Child A级:Na+(136.75±1.12)mmol/L,ChE(4 968.3±1017.2) U/L;Child B级:Na+(132.20±0.92)mmol/L,ChE(4056.7±912.2) U/L;Child C级:Na+(125.04±1.24)mmol/L,ChE(2079.5±645.8) U/L。A、B、C三级间血Na+的比较检验,F=170830.66,P

3 讨论

临床上我们常用ChildPugh分级来判断肝硬化的预后,常用指标有白蛋白、黄疸指数、凝血酶原时间、腹水、肝性脑病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肝硬化患者常有各种酶学和电解质的异常,且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做了上述研究。发现肝硬化组的血清钠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肝功能损害越重,低钠程度越明显,其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体内高能磷酸键减少,钠泵作用减退,细胞内Na+不能主动转运到细胞外,K+不易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液 Na+ 减少;②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损害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肝脏对雌激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灭活减弱,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导致水的潴留超过钠的潴留,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大量使用利尿剂、反复抽腹水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均可增加钠的排出导致低钠血症;④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30%以上钠可潴留在腹水中引起血钠较低;⑤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外渗致低钠血症;⑥多数肝硬化患者存在纳差,钠摄入相对减少[3]。综上所述,多个因素导致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降低。因此,血清钠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人体内ChE 分为乙酰胆碱酯酶(A ChE)及拟胆碱酯酶(P ChE)。血清ChE主要指P ChE,其主要分布于肝脏、血浆和淋巴液中。ChE在肝细胞内合成,合成后立即释放到血浆中,肝脏疾病时ChE合成减少,酶活力下降,且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与肝脏疾病时对ChE灭活减弱,ChE更新期延长,肝脏合成并分泌ChE形成纤维化有关。已有文献报道,ChE与肝功能的相关性较好,当肝功能损害严重时,ChE显著下降,当肝功能好转时,ChE上升,因此血清ChE活性能较好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4]。本组资料表明,肝硬化组的ChE水平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hE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相关性,肝功能损害越重,ChE降低越明显。有研究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活性与ChildPugh分级中各项指标及ChildPugh分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血清ChE活性不仅能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更能反映肝脏组织病理学损害程度[5],因此,检测血清胆碱酯酶的含量,对肝硬化病情评价及预后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血清钠与胆碱酯酶可作为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对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简便易测,值得临床医生参考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Angeli P,Wong F,Watson H,et al.Hyponatremia in cirrhosis:results of a patient population surve.Hepatology,2006,44(6):15351542.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Londoflo MC,Cardenas A,Guevara M,et al.MELD score and serum sodium in the prediction of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Gut,2007,56(9):12831290.

[4] 刘光伟,叶军,薛冬英,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12(9):352353.

[5] 蒋文连,杨宗桥,李贵勇.清蛋白与胆碱酯酶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307.

上一篇:宫外孕23例导诊体会 下一篇:宫腹腔镜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