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正确核算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22 06:16:08

道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正确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道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成本控制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是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而成拳核算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成本科学、准确管理的基本前提。本文主要就道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核算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公路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路建设的重要性,更体现了人民致富对公路建设的迫切要求。道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除了拥有先进技术水平、雄厚资本之外,成本控制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收益有效手段。而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核算,是实现成本科学、准确管理的基本前提。所以说,道路施工企业要想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最紧迫之事就是加强道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确而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

一、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的意义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施工工程的工期、质量决定着企业的信誉,项目部的盈亏又决定着企业的盈亏。建筑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施工企业经营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价格的竞争,在“无标底中标”的过程中,谁的标价最低。谁就会中标。低报价已经成了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然而施工企业的每次降价都是建立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之上的,成本降低额的底线必须建立在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性范围之内。否则,施工企业就会面临亏损,甚至破产。

二、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成本

1、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项目成本分析,就是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将合同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成本与实施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利用一定的方法,分析成本盈亏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寻找降低项目部施工成本的途径,减少不合理消耗,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具体来说,了解项目部当期的成本运行状态,查看已完成工作量中材料周转、消耗、节超情况以及运输费用等,与已签认工程量、人工消耗及费用进行对照,分析发生的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2、搞好施工组设计及施工现场管理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明确采取的技术措施。工期、成本、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施工方案和方法,设备、材料的选用,成品的保护,文明施工和动态管理控制的安排。做好施工物资准备,编制好施工材料供应和设备需要计划,处理好技术、供应、消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各个环节、各个角度提高成本控制思想觉悟,竭尽全力在成本支出方面做到疏而不漏,真正实现成本控制。

3、做好材料费用管理

工程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用。所以要从计划、验收入库、材料消耗、质量、定价、出库使用等方面严格把好关。在整个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一般占到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70%左右。因此。开工前应做好材料预算,保证材料用量的准确,合理控制材料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对其他费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

三、在施工过程中抓好成本核算的意义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通过“工程施工”、“制造费用”等科目进行归集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从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如果实际成本核算的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施工决策的失误不但要延误工期,还可能影响质量: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搞好成本核算工作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最大限度地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四、施工企业如何组织项目工程成本的核算

1、准确选好工程成本柱算的对象

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是指在工程成本核算时,所选择的归属施工费用的目标。目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核算对象过于粗放,把相互之间联系不大或没有联系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简单、笼统的合并起来,看作是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做对于独立施工的工程反而很难估计其成本,不利于正常查看、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相反,如果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过细,就会出现分摊许多间接费用的问题,增加了核算方面的工作量,事倍功半,缺乏现实意义。总之,核算工作一定要把握好合适的标准,既不疏忽微小的细节,也不放大必要的环节。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各种经济、技术资料归集必须与此统一,不要中途变更,以免造成项目成本核算不实,结算漏帐和经济责任不清的弊端。

2、理顺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将生产费用按着一定的方法归集,分配计人有关成本之中的工作顺序。核算时遵循标准的程序,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成本核算,确保成本核算质量不受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和单位须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并按规定在会计期末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因此,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程序较以前有了重大改变。具体表现:①将本期发生的施工费用,按其发生地点和经济用途分别分配和归集到有关的施工费用账户。②将归集在工程施工一一间接费用账户的费用,分配计人相关的工程成本。③将归集在辅助生产账户中的费用,按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并转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和管理费用等账户。④将归集在机械作业账户中的费用,按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并转人工程施工等账户。⑤期末。将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经过计算后从工程施工账户转入工程结算成本账户。准确归集成本费用,以利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做好成本费用归案与分配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指根据相关资料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计人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通过“工程施工”科目直接或间接分配的方式实现后,再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对工程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核算。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审核分类。以正确区分应直接计人工程成本和计人制造费用的费用。能分清对象的直接计人,分不清对象的考略实际情况,按一定标准分配计人。

总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收入。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以往施工的经验主义思想,加大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科技含量,让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的进行成本分析,提供准确无误的成本数据给企业管理层,以取得较高的工程经济效益,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下一篇: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