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互动性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5:54:51

物理教学互动性的思考

2009年江苏物理中考试题全面考查了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兼顾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试题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熟悉的环境或可以想象的情景.但总体上难度不大.但选择题第12题得分率非常低,正确率不到20%,值得我们思考.

我叫过来几个八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做这个题目,这几个学生略加思索后答道:“选C.”“为什么选C?”“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鹦鹉图片能起放大的作用.”“你们怎么知道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我追问道.“学习透镜时书上有一道题目: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树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因为雨水进入透明的饮料瓶后,对太阳光起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引起火灾,凸透镜能当放大镜使用.”我顺手拿起桌子上的装满水的玻璃杯说:“请你们实际做做看.”几个同学围成一团,透过玻璃杯仔细观察起书上的图片来.“图片怎么只是左右变大了而高度不变?”学生惊呼道.“柱状的玻璃杯水平方向上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圆形.”“竖直方向上呢?” ……

对于该题学生存在错误的隐性知识――装满水的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标准的”凸透镜,经过老师适时地点拨,学生终于认识到:只能在水平面内才能把它当成凸透镜,而在竖直方向不能把它当成是凸透镜,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互动中学生隐性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才能够被展现、被察觉、被意会.因此,为了激活学生的隐性知识,使学生的隐性知识得到检查、修正与应用,我们应倡导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互动性教学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针对一定的事件、情景而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即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包括教师和教材的互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

一、互动性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平

要实现"互动性教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平等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而在师生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挥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从人格培养的方面来讲,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不依赖、不盲从,一切以客观真理为标准,积极自信的健全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行为,理应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互动”.

二、为互动性教学提供展示舞台

1.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完成任务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用中有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又是师生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我们市的“三案、六模块”的教学模式把时间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自学质疑把任务留给了学生;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给了师生互动的舞台;精讲点拨,教师把有些问题重点强调和解释;矫正反馈和迁移应用是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上课多数时间是学生自学讨论并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反思型教学

反思型教学是给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改正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掌握和理解知识,让他们在反思中获得真知,在反思中改正不足,在反思中体会小组成员的力量,在反思中见证互动性学习的好处.

三、形成互动性教学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保障.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而不是通过期中、期末、结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互相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物理现象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进入课堂之后,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他们认真做好每个小实验,和小组同学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开启脑筋去思考还有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在交流评价时,既欣赏了别人不同的见解,又展示了自己.

一道看似简单的中考题,数万考生做错,不得不令人震惊.作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细节,正视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能量,成为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高实验复习课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