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误区探究

时间:2022-09-22 05:09:52

对于“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误区探究

【摘 要】从日常生活方面来说,舞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运动、娱乐项目,作为艺术之一,舞蹈是以身体动作为语言,以肢体的表达作“心理交流”现象的人体运动表达艺术,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及强烈的节奏感,一般有音乐伴奏,然而,对于舞蹈来说,侧重的并不是其技术技巧的高度,而是以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尚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舞蹈艺术 技术技巧 误区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91-02

舞蹈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娱乐项目来说,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一般借助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有时也借助于其他的道具,对于舞蹈来说,它源于社会生活,并丰富生活,跟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它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以及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体现,我们只有认识到了舞蹈艺术的性质和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以及发挥作用的时候,才会清醒的明白它存在的价值,才不至于在从事这项活动的时候处于盲目跟从的状态,只有当我们明白舞蹈艺术存在的意义,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成为一个某种程度上的清醒而自觉的舞蹈家,从而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们研究了舞蹈是什么和舞蹈艺术的特性之后,紧接着必须搞清楚的就是舞蹈的功能和社会作用的问题。

在当代很多舞蹈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强调技术技巧的重要性,侧重于技术技巧的培养,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是一个误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舞蹈的发展历史中寻找原因

对于“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误区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像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一样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并不只是近几年才导致的,纵观我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从汉代开始舞蹈与杂技的分界就并不十分清晰。

在上古时代,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就出现了,但当时他所充当的是原始人们的思想感情传递的工具,但当时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原始人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创造了最初的舞蹈形式,它是根据平常的劳动演化而来的,同时,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哪种劳动形式,总要涉及人的手脚的活动,手脚的拍打、踩踏在某种具有一定规律的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规律性的节奏,伴随着石块与木头的撞击,就产生了最初的舞蹈形式。

然而当我们多留意一下汉代以后的舞蹈形式后,就不难发现,汉代出现一种称为“角抵百戏”的表现艺术,即现在所谓的“杂技”,它虽然不是武术,也不是我们所说的舞蹈,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角抵百戏”对于舞蹈与武术来说,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同台演出,互相吸收、相互吸取、共同发展,从而变成了现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

然而“角抵百戏”对于“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误区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认为,“角抵百戏”的产生,刺激了舞蹈的表现形式,从之前的随意发挥,随性舞蹈,变成了高难度的技巧性舞蹈,许多当时的“角抵百戏”动作,如翻滚、折腰、跳跃、倒立、翻腾等技巧性非常高的的动作都发展成了舞蹈语言。这样一来,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就进一步扩大了,舞蹈的样式也进一步丰富了,从而使当时的舞蹈艺人的专业技巧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再者就是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前身——戏曲舞蹈同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我国传统舞蹈中具有鲜明的武术与杂技的因素特征,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正如舞剑,它既是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算得上“角抵百戏”的一种,但正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舞蹈与杂技的分界十分模糊,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这种局面才有所转变。

二、从现代舞蹈的过度表现化来寻找原因

舞蹈的技术技巧可以提升舞蹈的观赏性以及舞蹈的表现效果,可以帮助舞蹈表演达到更高的震惊效果,提高观赏性,由此来说,许多的技术技巧在舞蹈中得以广泛发展,而技巧课也成为学习舞蹈的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舞蹈事业的发展与延续全靠众多的舞蹈教育者的辛勤工作,舞蹈教育者也因为现在的艺术表演形式的高难度化,而在教学过程中,过高的要求舞蹈技术技巧的多方位发展,要求也开始逐渐提高。

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是从辩证法的观点上来看问题,一个事物的存在,既有它的优点所在之处,又有它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关键是怎样来看待这件事物。随着舞蹈技术的高难度的提升,一些舞蹈艺术的表演在我们现在看来不仅是美的享受了,它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一些惊叹、震撼,在欣赏美丽的舞蹈的时候,我们不再是全身心的轻松的去享受这个视觉盛宴带给我们的快乐,更多的是为台上的演员捏一把汗,他们的表演事实上并没有带给我们轻松的享受,这就是“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所产生的弊端,当我们开始更多次的向杂技中不断出新的高难度技巧借鉴的同时,已在观念上形成了一个误区,我们只单纯的重视了舞蹈的表现性,却忽视了舞蹈艺术的真正内涵,过多的只是注重舞蹈艺术的表面表演,让观众惊叹技术技巧的加强,对于情感的交流与震撼已开始慢慢的减弱,从而使得“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的误区越来越大。

三、技术技巧并不是舞蹈艺术

所谓的舞蹈,不只是看它是否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而是看它是不是具有较高的感染力,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会产生愉悦欢快的情感,对于舞蹈本身来说,舞蹈艺术与舞蹈技术两者之间并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并没有直接的牵连关系,舞蹈技术技巧并不是舞蹈艺术。

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当新生的婴儿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他们就开始手舞足蹈,当时的情景就是让人感到欢快愉悦的,这样的表现形式并不曾展现出什么样的技巧性。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悦之情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现象,这是人类的共性,不曾受到地域、阶层、民族、性别的影响,因此不管一个舞蹈中是否有技巧,我们都把它称为舞蹈,技巧只是一种表现舞蹈形式的一种手段,是舞蹈的润色工具和表现手段之一,一个舞蹈的辅助工具而已。当然,在舞蹈中或多或少的会加进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这我们也不可否认,技巧并不是舞蹈所必须的、必要的、必备的一个条件,但是,恰当的技巧会使舞蹈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2 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 彭松、于平主编.中国古代舞蹈史纲[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

4 刘芹著.中国古代舞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 刘宗迪.华夏名义考[J].民族研究,2000(5)

上一篇:试析健美操在幼儿音乐能力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浅析石涛艺术理论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