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统筹发展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观点阐述

时间:2022-09-22 03:42:47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观点阐述

摘 要: 深入研究、探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统一对重大问题的认识,积极稳妥和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观点阐述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13-02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决条件。首先要正确把握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做好改革的整体设计,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规范推进。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城乡统筹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也逐渐的走上了城镇化的热潮,开始城镇化。有些乡镇出于城市化进程先进思想热潮的侵袭,建设了整齐划一的小洋楼,被“上楼”、被“城镇化”;要么持续着原有状态,缺少规划,私搭乱建,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导致城市的强势与乡村的弱势形成鲜明对比,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城乡统筹发展,让城市带动农村,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则是我们现阶段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1.城乡发展不可偏废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逐渐的包围了农村,使得农村出现“浓缩”现象,大量的集体土地及其耕地被国家征用用以城市化建设,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耕地被占用,大量的农民开始涌入城市,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现代产业,因就业门槛过高不能给入城的农村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所以,在我们现代产业带动社会经济的同时给农村进城的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统筹发展规划先行

统筹城乡发展,更需要规划部门充满热情,先行立导,但同时还应该理性、审慎,避免统筹城乡发展的种种误区。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不意味着城乡统一,城市和农村一个样,让农村盲目模仿城市,而是应该立足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符合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把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作为根本出发点,走有差别的城乡发展道路,促进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

3.深化农村改革制度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相当迫切。在改革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实质在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逐步消除影响城乡互通的政策障碍,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未来几年,农村综合改革应当从农村最突出的矛盾出发,主要解决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制度保障、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和改善乡村公共治理。以此为起点,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

现阶段,对于我们来讲,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但是相当一段时间内,“三农”问题只是有所缓解,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比如:农民的思维方式要从传统农业信息向信息农业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要从农民生活向市民生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要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分配方式要从季节性实物形态向经常的货币形式转变,农村管理方式需要从乡村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

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是、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国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也十分有限,60%以上分布在水源缺乏或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挖潜难度巨大。而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我们不禁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量。

2.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禁止在基本农田中挖塘养鱼或发展林果业。

4.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应当报国务院审批。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要认真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对依法取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要坚持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为农民享受现代化成果创造条件。

概括起来,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土地农转非速度太快,土地征占规模过大,失地农民群体越来越多。除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亩。目前,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每年约250万~300万亩,如果按人均1亩地推算,那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50万到300万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失地农民。

(2)是对政府的征地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土地征用范围过宽。我国宪法与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征用。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都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征地中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分,征地范围模糊不清,大量经营性、商业性用地也都打着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征地。

(3)是对失地农民补偿太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收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都是按照被征收土地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计算的,而与被征地的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供求状况等地价因素以及土地征用后的用途和市场价值无关,显然极不合理。

(4)是失地农民再就业难,生活水平难提高,社会保障程度低。

三、完善补偿机制

为了解决征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然给我们提出了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的工作方针。

1.统筹城乡的经济发展机制。要探索建立能够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建立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工业集中集约发展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协调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区域开放、竞争有序、有效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市场体系;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和土地收益统筹分配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居民住宅所有权同质化的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权统一管理制度等。

2.统筹城乡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经济调节科学、市场监管有力、社会管理协调、公共服务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建立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运转协调高效的政府机构体系;建立财权事权对等、保证基层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财税管理体制。

3.统筹城乡的文化发展体制。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具有普遍服务功能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建立多元资本参与、符合一般市场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文化管理体制。

4.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机制。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充分就业机制,覆盖城乡、衔接顺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建立城乡居民方便共享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制;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符合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生态评价体系。

总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发展与保护是目标,产权明晰、规划严格、市场完善和民意支持是基础,保护耕地是前提,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是重点,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是关键。

上一篇:如何保持陕西能源重化工产业加快健康发展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