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22 03:28:10

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成精彩教学课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表象,通过比较分析、概括总结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解决地理问题,使地理教学效益发挥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优化过程;电化教学;拓展空间;提高效率

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关心基本国情,关注环境发展,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发挥主导作用,凸显主体地位,创设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主要突出了人口发展、资源分布、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所学的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世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追求,在精彩生动的地理教学中,用地理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知识,提高学生观察测绘的技能、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读图识图的技能,帮助学生构建自然、人文、科技、文化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不懈的动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边听、边学、边思,将获取的信息通过思考内化为新知,有效利用联想法、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整合能力,学会活学活用,逐步把外界海量信息转变成自己理解、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利用学科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全面发展。

二、引入电教媒介,优化教学过程,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来源,地理学科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习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因材施教、因需而导,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时,教师要不吝时间,精心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对认识不全、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加强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集“音、图、视、画”于一体,一方面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催生学生学习情感,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如,在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时,为便于学生了解并掌握板块的分布和运动、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山脉的形成等问题,我在课前从网络上搜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精心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查看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宽教学空间,提升思维层次,创设联系现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在联系实践、衔接生活中放大地理教学效用,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方法探究学习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学会地理思维,扩展学生视野。教师要用地理学科中蕴涵的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表现特征,及其展现出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发展过程、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去认识地理、把握世界,指导学生对本地的地理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思考,对保护自然环境、发展资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用地理学科中涉及的大量的环境美、自然美、社会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中学)

上一篇:浅论新课改下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下一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