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持续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2022-09-22 02:59:09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持续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重庆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必须深刻认识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什么、怎么改,准确把握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任务、重点难点、方法路径,增强改革定力,加大改革力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持之以恒推动改革落实。

充分认识今后五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努力做好结合文章,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先后部署推动64项重点改革专项和281项重要改革任务,今年初又进一步聚焦重点,部署推动13个方面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全局性重大改革。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批高质量的改革方案出台,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得到中央认可,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在增添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成绩属于过去,今后五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仍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一是改革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共部署重点改革任务616项,目前已进入施工高峰期,随着各项改革任务完成时限的临近,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二是改革的“硬骨头”越来越多。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牵涉的体制矛盾和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各领域改革大多面临各种瓶颈性问题,迫切需要攻坚突破。三是改革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决胜全面小康任务繁重,新常态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力。四是改革推进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地方还存在观望等待、推进不平衡、抓落实不够、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都迫切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深化改革仍任重而道远,需迎难而上、纵深推进。

牢牢把握今后五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落实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领域改革和制度建设,确保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今后五年,我市将聚焦聚力13个方面全局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其他改革,以关键突破带动全局,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第一,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性作用,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统筹调优存量与做优增量,增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化“放管服”改革等制度供给,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企业股权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按照“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要求,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制,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标准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优化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机制,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持续推进完善中欧(重庆)班列综合功能等通关、通道建设相关改革,加快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立足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深化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符合重庆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多规合一”、城市执法体制等改革。

第二,围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等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康的人民民主。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行政效能,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着力促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责任制、公安管理体制、诉讼制度、监狱制度等司法体制相关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三,围绕增强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审批和执法权力清单。深化国有文化资产改革,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加强主流媒体阵地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进文化市场公平准入,健全文化市场准入、预警、退出机制,完善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让文化服务更好对接群众需求。

第四,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强调,“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毫无意义”。立足于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民生领域各项改革。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办好各级各类教育,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序推进社会办医。围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保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强网络治理,加快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

第五,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切实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环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完善长江生态环境协调保护治理机制,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严格环境执法和督察问责,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确保环境监测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确保环保监察不再是“稻草人”。

第六,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健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巡视巡察和派驻监督工作等制度,完善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体制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落实“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干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此外,着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重庆的具体落实,着眼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促进各功能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全市一体化发展。

切实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近年来,市委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科学谋划全市改革大棋局,把握改革正确方向,严格按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改革工作,改革路线图更加清晰,改革方法论日臻成熟。今后五年,全市改革将在过去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落实改革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通过强化“一把手抓一把手”责任机制、明确市领导领衔全局性重大改革的首要责任、制订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抓改革的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等措施,强化各级党委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主体责任,促使其真正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针对改革推进中一些地方存在的“上层热下层冷、决策部门紧执行部门松、牵头部门急配合部门缓”等问题,以及一些干部抓改革“等、怕、躲、拖”等现象,进一步理清责任链条,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专项小组、改革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第二,进一步聚焦改革的重点难点,力争以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的攻坚突破带动改革全局推进。具体而言,就是要全力抓好13个方面全局性重大改革,牵住改革“牛鼻子”。同时,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组合、前后呼应、系统集成,使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向中心目标靠拢,推动全面突破,形成整体效应。

第三,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社会参与,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知晓度、参与度和获得感。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提高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知晓率、公约数、参与度上狠下功夫,加改革宣传和舆论引导,完善改革信息公开等机制,注重讲好改革故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向性、多维度、常态化”的民意表达制度,把畅通民意表达引入重大改革的决策、成效评估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民意采纳反馈机制,努力使改革成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

第四,进一步强化改革的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探索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基层进行差别化试点探索,加强对基层改革试点的统筹管理,完善试点设置、动态调整、退出、成效评估等机制,更好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形成鼓励支持改革的鲜明导向,切实把基层一线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干部重用起来,真正让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有为更有位。健全鼓励改革、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更有效激发基层的活力。

第五,进一步强化改革的法治保障,促进深化改革与法治建设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相得益彰。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全面系统梳理改革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以“良法”为“深改”铺路;加强改革方案的合法性审查,确保改革于法有据。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着力破除制约全面依法治市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坚持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完善改革与法治高度融合的工作运行模式,推动改革和法治工作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第六,进一步加强改革的考核评价和督察问责,督促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针对一些部门和地方贯彻改革部署节奏跟不上、执行不到位、落实有差距等突出问题,以及“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不良现象,着力打好考核、督察、问责“组合拳”。完善改革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是否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否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把改革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干部业绩考核,以实考促实干。动真碰硬开展改革督察,对照改革“任务书”“时间表”每年确定一批督察项目,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促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改革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屡推不动、重视不够、研究甚少、贯彻乏力的区县、部门和党员干部进行问责,以严肃问责倒逼改革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上一篇:刍议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下一篇:刍议兴趣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