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中发展

时间:2022-09-22 01:37:11

在融合中发展

普定县化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展现出普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农业到融合农业、从低端农业到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

时下,走进拥有“贡茶古镇”美誉的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完善的机耕道阡陌纵横、套种的蔬菜清鲜亮眼、翠绿的茶园接壤天际……无处不在的生机与祥和,展现出普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农业到融合农业、从低端农业到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

围绕规模化狠抓土地流转

“化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园初期,镇里开过班子会后,马上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在园区厂房连续开了十天的会,商讨出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化新蔬菜保供基地,化处镇镇长张恒指着不远处的明祥食品加工厂说道。

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促使农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化”发展则要求土地的成片经营。

2014年1月,化处镇成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耐心为农户算经济账(土地流转前收入、土地流转后可达到收入),仅在化新村就组织召开院落会600余场。带领部分农户“走出去”参观西秀区双堡大坝金刺梨种植示范基地,消除农户对流转土地的误解和疑虑,从思想上认识到土地流转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直接效益,转变农户发展意识、拓展农户发展思路,做到先“转”思想、后“转”土地。

与此同时,化处镇制定了《土地流转“同进同出”制度》,明确规定土地流转的方式是“农户流转给村委,村委流转给公司(大户)”,在“土地二级流转”过程中,村委不赚取任何中介费用,并明确规定园区内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优先安置土地转出的农户在其企业就业。为消除部分农户因土地全部流转,无法满足生活所需农产品自给自足的顾虑,化处镇引导各村村委通过集中流转、分散发包、运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规划出300亩土地建成“农民自主园”,供农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划片种植、自护经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有效化解了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

“之前我们最担心的是,这些企业今年流转了土地,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明年又不流转了。”正在蔬菜基地劳作的黄华秀说:“政府规定土地流转的最低年限是十年,租金一次性付清或分年付款,以每年十月份每亩400斤玉米和水稻的市场价格为标准兑现租金,同时允许我们以土地置换公司或合作社股权,每年从中分取红利。我们还可以在园区务工,现在平均每天可以拿到80块钱,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点最实惠。”

“扭转思想”、“同进同出”、“双重收入”、“农民自主园”,构建出“愿意流转、主动流转、积极流转、放心流转”的局面,促进园区工作提速度、上台阶。

围绕特色化做强主导产业

化处镇境内的土壤PH值在4.40至6.35之间,海拔高度、日照时间、气候湿度、降雨量等关键指标均符合优质茶叶的种植标准,有利于优质蔬菜的生长,是水稻、中药材得天独厚的生长之地。

“园区建设坚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资源、独有的潜力优势,围绕特色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化处镇党委书记侯泽明如是说。

化新蔬菜保供基地所处的化新村历来以精耕细作蔬菜著名,发展蔬菜种植有良好基础。为此,化处镇邀请专家根据将要种植蔬菜所需的养分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土壤更加适合将要种植的蔬菜的生长,并引导基地采用“套种”模式发展蔬菜种植,提高土地的复种能力,充分挖掘土地利用价值以增加收益。

在朵贝村、张家村一带,煤山绵延、云雾缭绕,孕育出的朵贝贡茶色泽清绿油润、内质汤色明亮清澈、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总理曾称赞朵贝茶‘色清味甘、芳香浓郁’。”张家村村支书卢凤娇说:“朵贝茶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现在茶叶园区的发展更是增强了村民做大做强朵贝茶的信心。”

利用“贵州省十大古茶树之乡”、“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两张名片以及朵贝贡茶历来的口碑、张家村千年古茶树的品牌效应,化处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与茶企和种植大户联系,大规模种植茶叶。目前,重华茶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优良的茶叶育苗基地,现入住园区的朵贝印象、朵贝古茶、长青、青峰等茶企业共种植茶叶1.3万余亩,辐射带动30余家茶叶合作社、50余家私人作坊、750户种植农户发展,带动2000余人就业。

在水井村、播改村一带,墨香河环绕而过,窄口水库保证了旱灌涝排。园区充分利用该区域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种植水稻和莲藕,目前已形成650亩油菜种植基地和1700亩莲藕种植基地。“下一步,园区建设将逐步推进‘四个万亩’,即万亩茶园、万亩蔬菜、万亩经果、万亩中药的特色规模种植。”看着眼前成片的金刺梨,侯泽明说:“金刺梨、软籽葡萄、提子等的种植已在产业带全面铺开,以后提到化处,人们想到的除了朵贝茶,还有韭黄、莲藕等特色标签。”

围绕产业化培育经营主体

为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化处镇自2014年以来,积极争取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2.99亿元优先支持园区建设。同时,利用县级领导挂包园区制度、整合园区所辖村“第一书记”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力量,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现园区内水网、电网、路网得到极大改善。

在化新蔬菜保供基地,提起挂包该园区的普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申亚柳、普定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杨虹、驻化新村的“第一书记”安顺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汪德芳,妇孺皆知。“截至目前,申县长和杨县长为园区争取到的项目至少有15个,市农委为化新蔬菜保供基地协调资金1000万元左右,现在生产便道、水池都修好了,园区的建设给所覆盖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改善。”化新村村支书胡波对记者说。

此外,化处镇利用普定县出台的《普定县促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优惠扶持政策》及《普定县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结合“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的实施,创新扶持园区内企业的方式,积极对园区内企业、合作社、大户提供金融和项目支持,帮助园区内经营主体壮大发展实力,提高其生存发展能力和带动示范能力,引导优质企业抱团发展,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助推企业迈上新的台阶。

基础设施的完善、各项政策的倾斜,提升了园区的招商引资能力,现入驻园区的企业有8家。其中,普定县重华茶业有限公司、普定县印象朵贝专业合作社、普定县明祥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3家为省级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的专业合作社有7家,其中,普定县印象朵贝贡茶专业合作社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4家。

园区引导入驻的6家合作社合并成立了贵州新益农科技有限公司,统一进行农作物的引进、栽培、管护、销售等工作,建成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蔬菜温室大棚,用于种植反季节蔬菜,扩大收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化新蔬菜基地现已建成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发展成安顺市蔬菜保供基地,解决当地200余农民就业。

“帮民种,更要帮民卖,种上并且能够卖掉才是种菜真正的收益。”新益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勇表示,目前,公司的蔬菜在销售上初步形成了“订单农业”模式。镇政府还专门指定农业服务中心的两位工作员指导该公司做好销售工作。在种植任何蔬菜前都会先做前期市场调研,做到“以销定产”,并且分层次制定种植计划,使“种什么、种多少”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积极与安顺、水盘水、黔西南等地的菜商进行联系和对接,真正实现先寻市场后种植的订单农业。

山地农业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优势产业,化处镇利用省级园区这张名片,将园区建设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力争达到产业与旅游的双重效应。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镇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商机、给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发展山地农业带来的好处,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目前,化处镇内有朵贝山庄、盛世庄园等农家乐10余家,其中朵贝山庄荣获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抓“六化”建设 促安全发展 下一篇:谁击落了侵华日军师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