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华咳喘治验

时间:2022-09-21 11:48:26

治疗外感咳嗽,宜温凉相配,宣肃同用

外感咳嗽,既见喉痒、咳嗽、痰多等症,又常兼有发热恶寒。一般认为偏风寒宜辛温,偏风热宜辛凉,咳嗽初起宜宣肺,咳嗽日久宜肃肺。但临床体会,不必过于拘泥辛温与辛凉、宣肺与肃肺的界限,常以辛温与辛凉相配,宣肺与肃肺同用,可以取得迅速退热、止咳的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女,48岁。初诊:1976年8月23日。咳嗽甚剧,已有3天。昨起恶寒发热(T 38.6℃),头痛,四肢关节酸痛,咳嗽阵作,咳痰不爽。昨服复方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药物后,出汗,体温稍降,今晨身热甚壮(T 39.1℃)。苔薄白,脉滑数。风邪外袭,肺气失宣。治宜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处方:羌活12g,蒲公英30g,薄荷叶3g(后下),生麻黄9g,杏仁9g,生甘草6g,炙紫菀12g,炙百部12g,炙枇杷叶12g。上方头汁先用清水浸泡15分钟,煮沸后5分钟停煎,10分钟后取汁温服,二汁煮沸后再煎30分钟,取汁温服。

二诊:8月25日。23日上午10时服上方后,得汗甚畅,昨晨身热退清(T 36.8℃),头痛骨楚消失。今日咳嗽已减,食欲已振,苔薄白,脉小滑。再予清宣肺气,化痰止咳。处方:生麻黄4.5g,杏仁9g,生甘草6g,炙紫菀12g,炙百部12g,炙枇杷叶9g。

临床上对感冒及外感咳嗽而见发热者,常以辛温(羌活、生麻黄)、辛凉(薄荷加蒲公英清热)同用,而以羌活、蒲公英为主。如偏于风寒发热,无汗身痛,羌活可加至9g,再加紫苏9g,适当减少蒲公英剂量;如偏于风热,口干咽痛,除已用蒲公英外,可再加板蓝根30g或黄芩12g,适当减少羌活剂量。

本例用羌活、薄荷、蒲公英解表清热,三拗汤宣肺化痰,紫菀、百部、枇杷叶肃肺止咳。其中枇杷叶是一味肃肺药,有较强的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治疗流感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甚剧,常在解表宣肺药中加入本品,效果较好。通过上法治疗,本例发热在24小时内退热,咳嗽迅速痊愈。

久咳不愈,辛散与收敛同用

治疗咳嗽,忌敛涩之剂,尤畏粟壳之类,盖恐收敛邪气。但用之合度,每获显效。《医门法津》说:“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收涩药;咳久邪衰,其势不脱,方可涩之。”所谓“邪盛”,是指表证未罢,痰浊未清;所谓“邪衰其势不脱”是指外无寒热表证,内无痰浊留恋,而咳嗽仍剧。必须抓住这两个辨证要点,方能使用收涩之剂。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初诊:1975年4月2日。春节前探亲途中感受风寒,引起咳嗽。2个月来,曾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服愈咳糖浆、碘化钾以及中药等,喉瘁咳嗽,持续不减,干咳无痰,剧咳时引起气急恶心,胸闷痛,精神困惫,气短,口干,脉细略数,苔薄腻。咳嗽缠绵已久,肺失清肃,气逆而致咳频。治宜益气养阴,宣肺镇咳。处方:生黄芪9g,南北沙参各12g,生麻黄4.5g,炙地龙9g,桔梗4.5g,生甘草4.5g,罂粟壳9g,炙紫菀15g,炙枇杷叶12g。

二诊:4月9日,近3天来咳嗽明显好转,未见剧咳,气急渐平,口干亦减。脉细,苔薄腻,再予前法化裁。生黄芪9g,南北沙参各12g,生麻黄4.5g,炙地龙9g,桔梗4.5g,生甘草4.5g,罂粟壳9g,炙紫菀15g,炙枇杷叶12g。

三诊:4月16日,喉痒咳嗽已愈,各症均安,惟略觉神疲气短口干而已,此乃气阴尚未完全恢复所致。再予益气养阴为主的生脉散加味。处方:孩儿参12g,麦冬12g,五味子4.5g,南北沙参各12g,野百合15g,生甘草4.5g,桔梗4.5g。

本例咳嗽2个月余,缠绵不愈。剧咳日久,气阴亏虚,故见神疲、气短、口干;肺失清润肃降,气失宣畅,故见剧咳无痰。方用黄芪、沙参益肺气、养肺阴,乃一般常法。关键在于用麻黄之辛散配罂粟壳之收敛,相辅相成,起着宣通、收敛肺气的作用。

咳喘之证,在临床上还可见痰甜或痰咸。一般痰有甜味,多属脾经痰湿留恋所致。痰甜而稀白者为寒湿之痰,可用平胃散、苓桂术甘汤以温化湿痰;痰甜而稠黄者为湿热之痰,可用贝母瓜萎散、黛蛤散以祛痰化湿清热。根据程门雪先生经验,无论寒湿或湿热之痰,凡是痰甜,均应适当加入陈皮、砂仁等芳香化湿之品,可以提高疗效。一般痰有咸味,多属肾水不摄,津液上泛所致。程氏曾治1例痰有咸味而黏厚,苔白腻的患者,用金水六君煎加减,以补肾健脾,其中熟地重用至25g,取得很好效果。

上一篇:信息速递 第22期 下一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