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体育中考“摇号”

时间:2022-09-21 11:03:08

被逼出来的体育中考“摇号”

体育考试无奈之下不断升级

2016年1月6日,郑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会,宣布自2018年起,郑州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由原来的“必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改为“必考项目+摇号统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从2018年开始,依照新的体育中考政策,除了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考项目之外,两大素质类考试项目(素质类一包括跳绳、50米跑;素质类二包括掷实心球、立定跳远)将由摇号决定当年考哪一类,然后再由摇号决定考哪一类中的哪个小项。同时,两大技能类项目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到底考哪项,也将由摇号决定。体育中考的自选项目,则将从未被考生摇号选中的素质类项目中选择一个小项。

中考“摇号”政策出台前,除了长跑是考生的必考项目之外,素质类和技能类中的小项均为考生自主选择,相对更容易考取高分的小项成了绝大多数考生的选择。以“素质类一”为例,大多数考生选择了相对容易拿高分的跳绳。郑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表示:“用‘摇号’的办法就是为了避免学生‘考什么、练什么’,防止体育偏科。”

如果说对体育纳入中考的态度,家长此前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的话,那么现在,他们计较的则是孩子能不能在体育考试中拿满分或少丢分。刘先生的女儿现在上初一,听说郑州体育中考的这一新政策之后,刘先生先是发了牢骚,很快就开始考虑如何加强女儿的体育锻炼了,毕竟郑州的体育中考分值在不断加大,今年已经增加到70分。

同样是初一学生家长的陈先生已经决定,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寒假结束之后,将立即在业余时间开始体育中考项目的练习,也就是说,他家孩子体育中考的准备时间从初二提前到了初一下学期。

体育中考力度加大是大势所趋

但无论怎样,体育中考的力度加大已是大势所趋。

现如今,体育中考已从少部分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从30分、40分逐步提升到60分、70分,并且体育的分值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除此之外,体育中考在考试难度和考试项目上有加大和拓宽的趋势。在国内不少地区,除了足球、篮球作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外,排球、游泳、滑冰等项目也被纳入考试范围。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考试,提醒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体质状况仍无实质性好转

2014年7月28日,教育部了近30年学生体质变化状况。根据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以及2012年对15.05万名青少年、2013年对12.30万名青少年的抽测数据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

不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所谓积极变化,是难以让人欣喜的。因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经下滑到了谷底,即使有了止跌回升的迹象,青少年体质的整体状况仍处于极低的水平。此外,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长趋势依然强劲,各年龄段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而据首都体育学院周登嵩教授领导落实的“中央7号文件”课题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未得到根本性好转。

用考试“以毒攻毒”实属无奈

近几年,有记者在采访体育教育专家以及大中小学校的校长、体育教师时,已经无数次地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表述:“一次全校大会,不过10多分钟时间,就有好几个孩子晕倒”“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长跑测试之后,一大批学生呕吐、晕倒”“中学男生做引体向上,能做10个以上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只能做三四个,还有一部分学生连一个也做不了”“一个高中毕业班,九成以上的学生近视”“一些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未老先衰’的迹象”……

因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太差,中华民族重新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已非危言耸听。

在中国教育至今无法摆脱的“应试”环境中,体育除了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似乎再无他法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足够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直言:“因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被摆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学生体质已经差到如此地步,有人对此很关注,很担忧,很着急,但还有很多人对此一点也不着急,他们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强化体育应试难道成了唯一选择?

将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的一个项目,这会赢得学校、家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依赖于成为升学考试项目使学校体育提升地位,只能是权宜之计。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绝不是以主动迎合应试教育的方式所能实现的。

对于现在的中国初中生而言,体育已经与中考紧紧联系在一起,初二以后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基本都围绕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进行,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在体育中考中拿到高分。这样的体育,除了暂时改善学生体质之外,对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获取娱乐、社交、成就这三大需求几乎不能予以任何满足。有教授指出,以在体育考试、体质测试上获取高分为目的的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不可能让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不打破,学校体育也就很难避开应试之路。整个社会的体育教育价值观不培育,专家、学者一再强调的8-1> 8(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抽出1小时用于体育运动,其学习效果实际上会大于8小时的学习)也就很难被绝大多数的学校、家长接受,更谈不上对体育“育人”功能的认知,学生们也就很难真正有时间去运动。

国外相关经验

日本:

自1998年至2014年的17年间,日本6至19岁青少年的体质和运动能力整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日本从小学至大学均设立体育运动俱乐部,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足球、棒球、游泳等日本最流行的体育项目俱乐部。此外,不同的学校还会开设不同的特色体育项目俱乐部,如柔道、相扑、体操、排球等。每个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俱乐部加入。日本的各级学校之间还建立了完整的体育运动俱乐部的上升衔接体系,可以保证任何一个有运动爱好的孩子从小学直至大学都能参加这个项目的学校运动俱乐部。这样,就基本上能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运动习惯,获得至少一个终身体育项目。

日本社会很重视体育文化。不仅政府重视,社会、学校、家庭也都十分看重体育。在日本,拥有一个喜欢体育、有体育特长的孩子会被父母视作荣耀。

法国:

法国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高中生考大学,体育是其中的一门主科,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升入大学。在高考的200分总分中,体育成绩以20分计入总分,占了10%。法国中学生的体育成绩以高中最后一个学年的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

俄罗斯:

俄罗斯中小学的体育课时间为每天1个小时,而且周六和周日学校基本不布置家庭作业,以便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俄罗斯体育课程可以称得上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多项内容。学校相应实行了5种体育教学大纲,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新加坡:

新加坡体育课一般每周1节,每节1小时。课上不是只有1名老师,而是每种不同的技巧都会有不同的老师指导授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更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新加坡中学的每节体育课都会有专人携带急救包,以备不时之需。

新加坡的体能测试体系叫“NAPHA”,它由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短程往返跑和引体向上这5项必选技巧类和耐力跑2400米组成。不同年龄有不同标准。除此之外,学生还被要求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锻炼身体。最有特色的是,每位初三学生要参加1次“荒岛求生”的野外生存训练。

(摘自 2016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上一篇:作文开头设悬念 下一篇:教你七招,摆脱“无米之炊”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