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09-21 10:21:42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 教学探索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指导性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指导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引领、促进、合作、监控和评价上。这表现在:在学生探究学习前,教师要创设特殊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能够发现和胜任的感觉,做好各种探究材料的准备。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对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法的选择、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成果展示等各方面加以指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诊断学生的思维,指出错误或不足,促进其转变;对于学生知识缺失的地方,要及时弥补。其次,建构性是学习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建构知识结构。在探究学习中,重视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强调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联系实际的客观性,不能走徒有形式没有探究内容的虚探究。同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好真实、复杂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再次,自主性。主动性指教师扶着学生走路,学生毕竟还有自己走,教师把学生是为有个性、有潜力的人,根据其年龄水平和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干预。最后,协同性。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还要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商、交流和对话,这样多种观点得以比较、被考虑。

二、探究式教学的培养目标

1.良好的交流能力

良好的交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包括接受、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即用数学进行交流、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流活动。正是师生、生生的相互对话、交流和合作才能使学生的自助建构的意义更加完善。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观念、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协商交流等,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得到提高。

2.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态度是决定个体外部行为的内部准备状态。观察和模仿对于儿童态度的学习发挥关键的作用。当学生作为一个新成员进入探究共同体时,会观察和模仿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再以共同体为参照,在参与共同体活动中,学科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内化并组成个体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三、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学探究

创设情景包括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与问题情景两个方面。教学氛围主要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宽容、鼓励创新、敢于提问的教学氛围。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创设教学情景,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唤起学生的好奇信和求知欲,所以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大胆探究,学生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做,用心地想。这样掌握知识牢固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创设情景主要方法有: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景、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景、为加深概念理解,创设直观性问题情景、从相关学科中创设问题情景、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景等。

2.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探究式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可贵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善于激趣、设疑、引导鼓励、帮助、调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时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把握课改理念,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3.建构教学模式,落实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它的主要形式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汇报。

(1)自主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归纳。对自己的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对尚未理解的知识或理解不够够的知识提交小组讨论。

(2)小组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或疑问,展开讨论探究,各抒已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交流的能力。

(3)全班交流汇报:这一过程学生把个人、小组的探究学习情况向全班交流汇报,展示了学习思维方法,探究过程。对疑惑问题进行辩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谈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以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适度的加以灵活运用。

上一篇:略谈对农村散养户养猪疫病的发生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之老挝语语音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