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小蛋雕 他吃遍各种蛋

时间:2022-09-21 08:55:20

薄得几乎一用力就能捏碎的鸡蛋壳可以用来做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估计就是丢掉,不过对于孙伟来说,蛋壳绝对是件宝贝,“我接触蛋雕有20多年了,靠的全是揣摩和不断地实践。”说起心爱的蛋雕,孙伟来了兴致。

蛋壳成了“绘画板”

说起接触蛋雕的经过,孙伟说,那得从20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说起,“我小时候街头有很多手艺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人会往钢笔上刻字。”孙伟回忆说,开始他对往钢笔上刻字非常着迷,常常练习,后来有一年端午节,学校发鸡蛋,还在鸡蛋上染了颜色,这对他的触动特别大,他琢磨着,鸡蛋既然可以染色,那是不是也能在上面作画,而且不用画笔,就用自己熟悉又喜欢的刻刀?就这样,孙伟开始琢磨着在鸡蛋上雕刻起了图案,开始时和在钢笔上一样,只刻字,后来渐渐也刻写自己喜欢的图案。

精益求精一蛋难求

前几年,孙伟下岗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专职做蛋雕。蛋雕是个细致活,一件作品的好坏,取决于选材。“好的鸡蛋壳特别难找,说是百里挑一一点不为过。”孙伟说,他差不多每半年要购买一批鸡蛋,然后挑出几个皮红且皮质光滑的好蛋壳,但有时候一大筐鸡蛋从头翻到尾,都找不出一个来。“这些年和卖鸡蛋的摊主没少吵架,他们总以为我要挑大个的鸡蛋。”说到这里,孙伟乐了,他说和这些摊主也是不吵不相识,现在大家都成了朋友。

大蛋小蛋到手都是宝

除了在鸡蛋壳上雕刻外,他还选择了在难度更大的鹌鹑蛋壳。一边说,他一边拿出了一个大拇指肚大小的鹌鹑蛋,只见上面镂空雕出了各种花纹。“鹌鹑蛋的皮特别薄,手一抖就碎,别小看这鹌鹑蛋,能成这个样子,得耗上一整天的时间。”

当然,要想在蛋壳上表现更丰富、丰满的图案,还要选择足够大的蛋,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孙伟总要在外地买一些鸵鸟蛋回来,在他的橱窗里,题为《关公》的一件获奖作品就是雕刻在鸵鸟蛋上的,整幅图画人物栩栩如生,线条流畅生动。

为出精品吃遍各种蛋

“我现在最怕吃的就是蛋,我家小孩常问我‘爸爸,咱家为啥总吃蛋?’”孙伟说,他每年都得买很多不同颜色的蛋,这些蛋都要经历一个抽取蛋液的步骤,取出的蛋液丢掉太可惜,最好的办法就是吃掉,这让他们一家子现在看见蛋都晕。不过努力总是有回报,孙伟的作品《孔雀图》就曾获得长春首届工艺美术作品金奖。

孙伟表示,在继续钻研蛋雕的同时,他也开始把视线放到其他可以进行雕刻的材料上,以后他希望能创作出更多具有吉林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让这些作品走出吉林,走向世界。

上一篇:李老师的“金点子” 下一篇:心灵手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