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时间:2022-09-21 08:40:51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决定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文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一些较为实用的信贷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问题 对策

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决定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因此,银行的信贷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笔者想就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现表述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1、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信贷管理模式严重滞后

银行业传统的信贷模式侧重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发放贷款后,就持有贷款直至到期,而不主动对信贷组合结构进行调整,贷款缺乏流动性。这种传统贷款管理模式有明显的内在缺陷。它容易导致贷款风险集中于单一客户及特定行业惑地区,同时,信贷过度集中也不能保证银行获得持续的盈利增长。信贷集中度管理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即单纯依靠信贷限额并不足以避免信贷集中,而且它只是简单、消极的风险管理。银行这种一味通过信贷限额规避贷款集中风险的做法,本身忽略了风险回报。这种限制意味着某些具有创造价值潜力的信贷业务可能失去机会,银行的盈利机会大大减少。银行信贷管理模式严重滞后

1.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同样可诱发银行危机,信贷法制建设当为金融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还不够健全和优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如“零风险”考核机制削弱了基层银行对企业信贷支持的信心。银行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各种财务激励措施尚未落实,贷款审批权也基本上是静态管理。对人员的控制主要落实在贷款责任制上。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人员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问题都急需制定一系列制度来规范,以确保银行工作的正常有序发展。

1.3信贷风险监督亟待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管理,多关注于贷前调查,而对贷后的风险监督工作力度不够。对贷款的制约机制不够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指标上的约束。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大、占比高是影响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不大,不能将不良贷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银行选择贷款方式不当、信贷分析存在局限性、缺失正确的信贷文化等因素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信贷风险监督亟待健全。

1.4信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代信贷管理需要精通金融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都很难适应现代信贷管理。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有的信贷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薄弱,对贷款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等行为皆有发生,使贷款失去法律保护,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损失。

2、针对问题采取的相应对策

2.1构建信贷组合管理体系,掌握信贷管理主动性

信贷组合积极管理的思路与信贷集中度管理有着明显差异, 银行不再单纯通过贷款限额限制信贷集中度,而是在考虑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品质相关性的基础上,考查单项信贷交易对整体组合风险回报率的边际影响。它完全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商业银行构建自己的信贷组合管理体系,积极地调整和优化组合结构,减少风险较高而相对收益较低的信用暴露,添加对组合风险回报率产生正面贡献的信用头寸,改善组合风险收益状况,实现信贷管理主动性。再也不是在恪守信贷限额的前提下消极地持有贷款组合。

2.2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促使信贷管理规范化。

借鉴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从严规范信贷管理行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促使信贷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信贷部门应按照贷款额度或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本行的重点管理客户,为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制定与信贷工作有关的考核指标,对信贷资产存量状况不断恶化的趋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三是真正实行贷审分离制度,贷款经办员和审贷员实现真正彼此监督,实行银行内部制衡机制。四是要实行信贷人员内部岗位轮换制度, 即定期调换所分管的贷款单位, 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隐藏的各种问题。五是实行人员的激励制度,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2.3加强信贷风险监督管理,确保信贷资产可控性

银监会应该从注重监管合规性到向注重监管风险性进行转变,真正重视信贷风险的监管工作。建立科学和规范的非现场监督体系,进行非现场监督评级,建立监控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确保信贷资产可控性。对银行报表的分析,也要考虑进行风险性和合规性评级。还要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尽早发现风险苗头,一旦发出预警信号,应立即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力措施。具体可从如下三方面做:首先,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方面,商业银行应以授信业务评级为对象,建立由二级指标体系组成的指标体系。即利用隶属函数最大值办法确定一级指标的值,然后根据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从而给出信贷级别。其次,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和度量方面,针对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各种决定因素,银行可建立信贷风险程度的多层次模糊评判模型,使得判别结果能够更准确真实的反映信贷风险状况。再次,在信贷风险预警方面,银行可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具体反映风险警情、警兆、警源以及变动趋势。通过以上手段,确保信贷资产可控性。

2.4提升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实现信贷队伍专业化

近几年,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但与现代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客户结构的变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仍是个极为紧迫的任务。信贷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比如较强的工作能力、较好的思想品质、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较高的宏观政策水平和较精的微观分析能力等,这对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银行要通过严格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创造以人为本、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激发信贷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可行的办法有每年定期对银行信贷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信贷人员对现代先进工具的掌握。还可建立信贷人员从业的资格认证、淘汰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专业信贷人员,保证信贷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

上一篇:浅谈数学中空间立体概念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黄金水位栽培几个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