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 缩短城乡差距

时间:2022-09-21 08:21:30

增加农民收入 缩短城乡差距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伞。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增收而努力,才能为农村小康打下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稳定,才能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时,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也是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

一、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彻底纠正过去长期形成的重工轻农思想,切实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就“三农”发展本身而言,必须跳出过去那种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势,要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统筹安排。

1、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强化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优质专用和无公害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重点突破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粮食在价格和品质上都没有竞争力,畜产品和蔬菜国内市场价格低于国外市场价格,具有竞争优势。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值超过种植业。我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饲料资源,农民有饲养畜牧的习惯,要在家庭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适度规模饲养。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尤其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等反季节作物。继续完善农田林网化,搞好“三边”(路边、沟边、田边)绿化。

二、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要引导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样有利于提高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1、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富裕起来,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做出贡献。

四、品牌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赵县的雪花梨、深州大蜜桃、行唐大枣”等等,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重要的是以质取胜。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在做强品牌、做成名牌农业上狠下功夫,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1、要确立以创名牌为支点的品牌农业战略。一个城市、地区的发展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适用技术的培训,搞好商标注册与管理等方面,做到工作有目标,组织有保证。

2、把实施品牌农业工程列入议程。品牌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自己的基本规则,有其成长必须经历的基本步骤,还有促进其发展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农业品牌,就是要举起一面超凡脱俗的旗帜,让众人瞩目,让市场向此倾斜。这不仅要求产品有过硬的质量,而且要有响当当的知名度。新型、精明的农业生产者,去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创造自己的社会声誉,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在培育名牌的过程中,既要善于以实造名,使农产品的质量过硬;又要善于以名促实,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农业品牌。

五、 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也是增加收入的关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农的方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加收入的关键。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施以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为目的节本增效技术;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以扩大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接受教育,开办技校,举办农技培训,传授种植养殖技术,聘请农技人员,深入农户指导,组织考察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的思想是既要育才,输才,又要引才,留才,实现农村人才素质结构的合理配置。

六、缩短城乡差距的对策

1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才能不断增加,当收入分配不平等达到一定高度,自然会转而下降,从而缩小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2、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力度,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及教育、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投资,从财政上给予农村经济更大的支持。

3、加快推进城乡步伐,城乡互动,增加农民收入。有计划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繁荣小城镇经济,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引导更多农民进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引导金融投资部门支持小城镇的发展。河北省的现实决定了必须实行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来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特点研究 下一篇:福安产业创新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