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做好今年的“三保三限”

时间:2022-09-21 07:16:18

按:今夏未至,多个省份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现象,浙江等地甚至开始拉闸限电。从季节性缺电到常态化缺电,从东部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做好“三保三限”成为摆在地方领导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 “电荒”升级:从季节性、时段性缺电向全年性、常态化缺电转变

国家能源局在4月22日召开的“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及走势”会上预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左右;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将会增长较快,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存在偏紧可能。但事实上,今年“电荒”来得格外早。

在被视为能源需求淡季的一季度,已有多个省份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个别省份甚至出现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3月底以来,江西全省供用电开始紧张,首次出现了“淡季”缺电现象,并有可能由季节性缺电转为常态性缺电。江苏省电力公司透露:全省今夏用电预计最大缺口在1100万千瓦以上,缺口近16%。

进入4月份以后,许多地区用电负荷大增,有的甚至开始拉闸限电。据报道,广东省部分工厂已开始错峰生产;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缺电也已实行“开三停一”、“开五停二”的限电措施,在迎峰度夏时全省电力缺口将超过350万千瓦。浙江省电力公司表示,从今年起,浙江电力供应形势将从近几年的“季节性、时段性”缺电,转变为“全年性、持续多时段”缺电。

用电紧张是个老问题。过去,电力供求矛盾主要出现在冬夏两季,而现在正从季节性缺电演变为常态化缺电,出现了全年供求紧张的局面,并从东部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地区。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电力供应不足背后,人们对气慌、油荒、煤荒的预期也在加重。近日,各大港口和南方部分省市电厂频频传出缺煤信号,一些港口的存煤已经低于警戒线。成品油供应方面,除了不少民营油站被停供,多地批零同价甚至倒挂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四荒”并至,给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增加了变数。

■ 症结所在:产业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不同步导致缺电加剧

表面上看,用电紧张是简单的供求关系问题――只要增加能源供应量、扩大电力装机容量,“电荒”就可迎刃而解。但事实上,电力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先行军”,电力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经济增速。截至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无论电、气、煤等的生产规模如何扩大、增长速度如何赶超,仍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必须看到,在诸多导致“电荒”的表面诱因背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内在结构不均衡的矛盾才是“电荒”现象“年年抬头”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产业经济结构中存在重工业比重过高的问题,每年的用电量回升总离不开重工业用电量大幅抬升。统计显示,一季度,化工、建材、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耗能行业一季度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超过三成。面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紧张形势,电力短缺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客观存在。而且,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仍在,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有继续反弹的可能,这些都突出显示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

因此,解决“电荒”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发电量的增加,还需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调整能源供应结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与节能降耗等因素,把增长速度控制在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区间,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另外,为应对日趋严峻的“电荒”形势,国家能源局已提出,要从增加有效供给、压缩不合理需求两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缓解电力供需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及早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保”“限”工作

2004年以来,“电荒”就一直考验着城市管理者们。从这些年应对的情况看,以“保”“限”为抓手,各地已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为做好电网迎峰度夏,长沙市政府在2004年就启动了重要用户电力供应应急预案、企业轮休错峰预案、企业用电负荷避峰预案等应急方案。电力紧缺时,严格实行“三保三限”的原则,即保居民生活、重点单位、基础建设用电,限高能耗企业、亮化、生产经营单位用电。2010年冬天,为缓解天然气供应矛盾,又出台《长沙市天然气气源保障应急预案》,提出在缺气的情况下启动“三保三限一停”措施。南京市2004年为应对“电荒”,也曾出台让电于民的“三保三限”原则,并要求企业做好“迎峰度夏”的准备。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形势,各地要做好今年的“保”“限”工作,需要及早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一方面按照增加供给、优化需求、确保重点的原则,加强综合协调,确保重要领域、关键时段、重点地区煤电油气运供应。尤其是对于电力迎峰度夏工作,要早研判、早准备,对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制定周密应对措施,确保居民生活和重点领域用电,绝不允许拉限居民生活用电。另一方面,在资源供给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不合理消费,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结构调整。

做好“保”“限”工作,要着眼于长效机制,从供、需两头出击。要合理控制电力消费总量,归根到底要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节能增效上下工夫。

对全省电力供应持续紧张的局面,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通力合作,采取五项有效措施努力增加电力供应:一是全力调煤保电;二是优化利用水能资源,合理安排发电计划;三是加大省外购电力度;四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五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制定有序用电预案,根据电网电力供需情况,合理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保障重点单位、重要客户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上一篇:新能源\黄金等进入国家鼓励门类 下一篇:看河南山东如何“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