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心功能分级指导运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疗效的观察

时间:2022-09-21 07:01:53

依心功能分级指导运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疗效的观察

【摘 要】目的:依据N端脑钠肽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级,采取相应康复运动,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NT-proBNP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5)。结论:依据NT-proBNP水平指导CHF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20-01

CHF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CHF患者逐渐增多。2001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提出的最新心衰指南,第一次将血浆N端脑钠肽水平作为一个心力衰竭诊断的客观指标(1)。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NT-proBNP水平是心力衰竭的量化指标(2)。依据NT-proBNP水平进行心功能分级,指导不同心功能CHF病人进行运动护理干预,并可观察运动干预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NT-proBNP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 在我院住院的65 岁以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其中男38例,女42例, 年龄65-92岁, 平均(72.56±8.34) 岁。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 每组为40例。两组均给予CHF常规治疗和护理, 康复运动组按血浆NT-proBNP水平, 进行心功能分级, 实施不同的运动护理干预。两组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所有患者研究期间病情相对稳定,无肝、肾、脑、肺等严重并发症,无心衰以外的严重心脏疾病和影响患者参与运动的神经肌肉障碍疾病。研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血浆N端脑钠肽的测定

应用美国ReLIA公司的免疫生化测定仪及试剂盒,行双向测流免疫法,由专人检测,整个实验遵循操作规程,进行仪器和室内质量控制,所有参数符合要求。心功能正常范围4200pg/L。

1.2.2观察项目①临床心功能,以NT-proBNP水平为标准②观察发生呼吸困难次数、时间及程度③住院天数

1.2.3护理干预项目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宣教,使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监测、自我应对。对康复运动组患者给予运动护理指导:①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衰及运动疗法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②运动时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重视运动训练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③密切监测运动中的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身携带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④血压未控制或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者避免运动,并避免超强度或超负荷运动。

1.2.3.1心功能Ⅳ级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病情稳定后可在床上被动活动肢体关节,避免有劳累感,逐步增加运动量,到床边吃饭、小便、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应解释心衰病因及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

1.2.3.2心功能Ⅲ级患者:可从事简单的日常生活,床下小便,坐位大便,洗脸、刷牙、更衣。慢步100-250米,每日两次,以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不适表现为标准。

1.2.3.3心功能Ⅱ级:生活可自理,步行500-1000米或上下一层楼,每日两次,以不疲劳为度。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两组间分别使用t检验, x检验进行比较,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出院时, 康复运动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

表1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平均住院日比较

分组 NT-proBNP(pg/L) 平均住院日(天)

康复运动组 入院时 3765±428.4

出院时 2447±384.2 14.56±4.62

对照组 入院时 3876±436.3

出院时 3100±418.8 20.53±6.31

3 讨论

康复运动疗法是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康复运动。大量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康复运动能提高慢性心衰的活动耐量,使患者机能恢复,自然病程减少,生活质量提高。CHF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治疗是近年来心脏病康复学的重大进展,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规律的运动对慢性心衰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与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NT-proBNP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激素类多肽。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并分泌,其合成收到左心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的作用,当心室容量负荷和压力符合增加时,心肌细胞受牵拉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代偿性大量合成和分泌proBNP,释放到血压中,是心室功能改变更敏感,更特异性的指标(3)。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与LVEF负相关,是心功能分级的量化的、灵敏的指标。虽然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但其主观性强, 干扰因素较多,特别是对于有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 因此NT-proBNP作为一客观指标在心力衰竭的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作用(4)。

张晓云等(5)报道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使脑动脉、冠状动脉血供增加,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本研究根据患者NT-proBNP水平,进行心功能分级,实施护理干预,根据不同的心功能分级,进行不同程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如合理休息与有氧运动, 饮食合理调配, 保持大便通畅, 适时的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等方法, 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出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因此, 护理干预康复运动有助于减少加重心力衰竭的诱因,进行康复运动,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 应予推广。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干预观察时间较短,运动护理干预是否对老年CHF患者长期运动能力和临床转归有益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量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节,段宝祥,毛建华.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J].心血管康复医学志,2005,2(14):78-79.

[2] 赵瑞刚,蔡俊彦等 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基层诊治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2,1(1):50-51

[3] 卢飞舟,赵殿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J].心脏杂志,2004,16(3):266-267.

[4]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新进展与临床案例[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91-593.

[5] 张晓云,周秀华,庹焱,等.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PTCA 术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6):515-517.

上一篇: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 下一篇:小儿过敏性紫癜64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