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对小学中段习作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21 04:18:03

新课标环境下对小学中段习作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通过对小学生中段习作评价的现状做出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生习作评价教学有所用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中段;习作评价;策略

一、当前小学生中段习作评价的现状及对现状的思考

1.评价不到位。传统的习作评价只是局限于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有学生习作的情感和价值观。处于转折期的中段小学生,面对这样的评价,不但会导致学生们对习作产生畏惧的情绪,还会丧失一些兴趣,根本不利于习作能力的提高。

2.评价渠道单一。习作教学主要是教师一人来完成,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阅读、评语,然后打分,有的教师因为时间紧迫,工作繁忙,对学生的习作批阅过于草率,所写评语也仅仅是“完成较好”“语句通顺”“语言真美”等等,而对于急需指引的中段小学生来讲,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成绩而已,久而久之,所谓的这些评语就有些画蛇添足,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渐渐失去意义。教师应该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全面参与到其中,让学生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以及自我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生习作有效评价的策略

1.进行分层评价,为学生做扎实的训练。新课标针对中段小学生提出目标,要使学生们坚持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分层评价来引导学生。

学生的达标过程不同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区别会有所不同,一定会有先后之分,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认真学习。

2.实行“对症”的评价方案,积极引导学生的自觉性。不同的学生对于习作方面的能力有所差异,小学生们的习作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比较好,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很善于使用标点符号,但是没有语句的逻辑顺序,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实行“对症”的评价方案,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关于新课标环境下对于小学生习作评价的实践,我们还要做的有很多,在未来的日子里,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让学生们打开习作的思路,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策.小学习作教学应把握好三个阶段[J].宁夏教育,2007(9).

[2]石云.小学习作教学的“三点尝试”[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0).

上一篇:高效课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下一篇: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