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时间:2022-09-21 02:15:52

妇产科患者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R714226【文献标中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73(2012)03-0174-02

【摘要】目的 分析妇产科患者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探讨科学有效的处理办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妇产科患者心理调查问卷,对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374例妇产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调查,搜集有关紧张情绪的信息。结果 327例患者有紧张情绪,占87.4%,其中门诊就医紧张187例,手术前紧张125例,手术后紧张62例。高龄、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状况差及手术治疗是导致患者情绪紧张的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274例(83.8%)患者担心手术失败,212例(64.8%)患者担心术后恢复不良而导致机体功能的丧失,173例(52.9%)担心隐私的暴露而遭到歧视,124例(37.9%)担心手术疼痛和术后切口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沟通技巧,密切关注紧张情绪高危人群的心理变化,尽可能的满足其心理需求,避免因情绪紧张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紧张情绪;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易产生紧张情绪,同时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医院妇产科有着特殊的医疗环境,门诊患者病史多涉及到生殖系统与性方面的隐私话题,而住院患者面临着手术的风险和身体上的痛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紧张情绪。本文通过对我院妇产科374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了解患者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处理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74例病例均为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妇产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7.6岁,已婚妇女287例,未婚妇女87例,门诊患者212例,占56.7%,多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如:阴道炎、痛经、慢性盆腔炎、不孕不育等,住院患者162例,其中剖腹产患者116例,子宫肌瘤26例,宫颈癌13例,卵巢癌7例。

1.2研究方法

根据妇产科患者心理调查问卷的内容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获取直接资料,首先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其次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重点了解患者对所患疾病是否存在紧张情绪以及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此外通过了解病史及各种检查等而获得间接资料。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74例患者中,327例有紧张情绪,占87.4%,其中门诊就医紧张187例,手术前紧张125例,手术后紧张62例。对影响患者紧张情绪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龄、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状况差及手术治疗是导致患者情绪紧张的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见表1。

同时,对患者紧张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274例(83.8%)患者担心手术失败,212例(64.8%)患者担心术后恢复不良而导致机体功能的丧失,173例(52.9%)担心隐私的暴露而遭到歧视,124例(37.9%)担心手术疼痛和术后切口感染。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高龄、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状况差及手术治疗是导致患者情绪紧张的高危因素。高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加之缺乏关心,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紧张情绪。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限,盲目悲观的看待治疗,由此出现紧张的情绪。经济状况较低的患者,害怕因治疗背上沉重的经济压力,对治疗疾病充满了恐惧和紧张。手术是一项风险较高的治疗方式,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的成败看的很重,手术前和手术后均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妇产科患者的隐私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隐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本研究发现52.9%的患者担心隐私的暴露而遭到歧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把保护患者隐私暴露这一义务,自始至终贯穿于手术过程中[1],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门诊患者多涉及不孕不育及人工流产等疾病,不育不孕症患者妊娠的迫切期望、家庭矛盾及社会压力,致使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地紧张,人工流产者往往恐惧、紧张 , 担心医生的技术能力,害怕疼痛、出血或不孕等并发症,处于高度紧张状态[2]。针对这两类门诊患者,应对其及时的实施心理干预,调整其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的情绪,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针对患者紧张心理进行必要的干预,告知患者术前紧张是正常的反应,了解患者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术前紧张[3]。对术后疼痛患者,注意从心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去分析,给患者安慰、解释及鼓励,使患者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4]。同时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如何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沟通技巧,密切关注紧张情绪高危人群的心理变化,尽可能的满足其心理需求,避免因情绪紧张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白顺荣,汤翠芳.妇科手术患者隐私暴露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32-333.

[2] 廖新兰. 妇科门诊患者就医心理分析与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172-174.

[3] 邓华.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病人焦虑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36):28-29.

[4] 陈丽君,陈英,彭伟萍,等.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 护理学报,2007,14(10):80-81.

作者单位:325200 浙江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上一篇:儿科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