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12:47:31

学习方式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要: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关键。而学习方式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小学生都由于学习方式不恰当而影响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此,本文作者作了研究,希望对今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方式创新能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具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的能力,会用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同时具备开发潜在的能力并使之转化成为进行学习创新的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和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及有关能力相联系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培养。

一、学习方式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维度,学习方式的分类有很多种,这里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种:根据知识的获取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探究)学习;根据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划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根据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为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无论用哪种标准来划分,我们都不能对每种方式有非此即彼的绝对性认识,这种划分方式只是我们认识学习方式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学习方式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接受学习与发现(探究)学习的影响

1.接受学习方式下,学生虽然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很难做到深入地探索知识。接受学习方式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习者不需要发现,只需要接受或理解。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技巧和方法、创新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小学生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这样虽然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很难做到同化、组合和继续研究,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不利于学习新的技巧和方法。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比较简单化的状态,采用这种方法无法提高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2.发现(探究)学习的方式下,虽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但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有利于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态度。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小学生能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总结规律,有利于探究出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发现学习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使用过多会造成浪费时间现象。忽视学科特点,忽视学生差异,给后进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自卑感,有极大的偶发性。[3]同时发现学习还不注重记忆基础知识,小学阶段的很多基础知识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小学生的自觉能力又很差,大多都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记住该记住的东西。

(二)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的影响

1.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但容易造成学生不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他们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锻炼思维方式,开发头脑,可以发展自我意识,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还可以养成问题意识,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所变化,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依赖于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身素质,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有限,在制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方法的时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选择,这样还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2.他主学习避免了学习的无目的性,但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采用他主学习的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安排指导下进行学习,一切听从教师或家长的安排,学生没有一点主见,也从不动脑思考,完全是按照教师或家长的意愿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机器。这样学生无法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动手能力不灵活,也影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他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避免了自主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思维混乱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不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

(三)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影响

1.独立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创新,但又过分注重个体性。采用独立学习的方式,小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自去学新知识,并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开发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自觉学习的能力。这可以看出独立学习的方式比较适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习惯。但同时独立学习又过于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个人独立学习,不但影响小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知识不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会造成知识单一化。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不利于发展个人才能。合作学习有很多形式,常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单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解决的,如果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能丰富学生个人的想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想象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约翰逊和霍勒的研究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不限于以前的成绩和个人的需求,同时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融合了同伴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行创新学习。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小组人员过多造成只重视大家的意见而忽视了个别同学比较新颖的想法,阻碍了个人才能的发展,这又会影响到个别同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种学习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又都有缺点,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哪种学习方式好或者哪种学习方式不好,否则会导致学生非常片面地看待问题。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方式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这样会对培养小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阻碍作用会相对少一些,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世海,高兆海,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马静波.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5]王阳,柯晓华.学习方式分类视角下的信息化学习方式[J].教育技术导刊,2007.7.

[6]白晋荣.发现学习与接收学习的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7]熊士荣,徐进.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上一篇:在课堂上,让我们享受教育 下一篇:儒家德育的原则与方法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