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模型构建

时间:2022-09-21 11:51:56

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模型构建

王泽玲((1965―),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学院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监察工作。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健康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其模型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31-01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刚起步,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上教师存在着偏见,为此,导致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尴尬境地。

1学生心理特点

在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备的。职业院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根据调查表明,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且近年来不断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同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下针对当下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具体如下:

1.1不平衡性。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一个阶段属于人生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性格既有依赖性、又具独立性,充满矛盾、错综复杂,可以说学生的心理已经快速成熟,而心理却很大程度地落后于生理的发展,总体上讲,学生在社交、道德、情感、理智等各个方面均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与社会、心理与生理是不平衡的,不能同步的,从而学生的心理表现不不平衡性。

1.2动荡性。由于学生心理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出了各种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还为学生成长创造了社会发展意识和道德发展意识条件,使得学生的心理表现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比如学生的这种行为主要表现在情感、认知、意识以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又如意志上,他们时而消极,时而积极,在情感上,时而温和,时而强烈,而在处理自我问题时,表现为严重的焦虑、苦闷、困惑等心理。

1.3自主性。随着学生的身体的发育,其自我意识明显加强,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处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发展,因此,学生从心理迫切要求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渴望用自己的意志去处理事情,做自己的主人,采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外界是非,同时,他们还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2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诸多学校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种摆设,并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落实,从而导致学生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学习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带着父母的期望来到学校,由于一些学生基础不扎实,甚至于一些学生是打工多年后又回到学校,这样,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环境,而感受学习相对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压力大,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还对其他学生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2.2生活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现在的学生多数娇生惯养,在家里受到长辈的溺爱,基本上所有事情都由父母所代劳,学生一旦进入学校这个新环境,就要独立面对吃喝拉撒等生活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导致消化道疾病等等,从而无法很好地适应校园相对的独立生活,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2.3人际关系。处于当前阶段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很少与人交流与沟通,虽然他们很想融入这个群体,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与沟通的经验,加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从而造成他们很难与别人很好相处,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进而造成孤僻、自负等性格及人格的变化。

2.4青春期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目前正处于发育高峰期,他们缺乏对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正确判断,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盲目地模仿,从而导致一些流产、早孕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

3学生心理健康思考

正所谓:“人的成长是教育的结果。”因此,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性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当前一些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帮助,甚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成长。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需要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身体保健意识,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心理问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调节,并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在对学生教育时,具体的内容包括:板报、杂志、广播、讲座、课程、网络等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与教育。

3.2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心理思维形成的过程中,心理认知发挥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求注意加强对学生认知结构的调整,及时了解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偏见,而且有利于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抵抗能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运用行为、语言等方式沟通感情、交换意见,传达思想,满足需要。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的进行人际交往的训练,并且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运用,体现良好的个性修养和道德品质,并且注意培养学生高超的语言技巧,让学生在交往中保持落落大方、坦诚相待,全面克服交往障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盛红勇.1996~2005年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3]何文彬,何伶.论《黄帝内经》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之比照[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上一篇:急诊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下一篇: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运动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