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11:32:17

教育信息化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信息时代

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 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二、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是在逐渐提高,提升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师范院校的共识。教学中信息技术媒体已普遍使用,学生的信息能力在得到加强。但师范生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信息意识较薄弱。表现在缺乏对信息的灵敏的反映,面对无际的信息海洋缺乏信息利用的意识。很少有人去关心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有了电脑上网,多数在打游戏、看碟子,上图书馆也是随便看一些小说,这样能有效利用的资源大为减少,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不多。

2.学习的主动性差。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学习认识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相当部分的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不强,真正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并不多,能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学习或搞科研者甚少。有的学生不知去哪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用。表述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或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3.实践应用性欠缺。由于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教学设备简陋、实习条件较差的情况。学生虽然学过《计算机基础》《CAI课件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拥有基本的信息知识,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熟练。在以后教学中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运用现代教育的理论去分析研究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编制教学软件形式单一,各种媒体的有效利用率较低。

三、培养和提高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师范院校信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1.根据师范特点,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师范教育应把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落实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开设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使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落到实处。使师范院校的各专业教学法或教学理论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相对应的有关信息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师范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联系起来。其次,完善学校教学设施。如网线通到教室,学生能随时上网,能更快地了解外面的信息。提供先进的设备供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为教师教学提供方便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为课堂教学配备各种常规教学媒体;为教研室配备计算机以便查询网络信息;建设好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使之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使用服务,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最大的便利。同时,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要向学生开放,如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全天向学生开放,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利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来影响学生。

2.认真抓好信息学科的教学。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应在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方面下工夫。通过信息学科课程的教学,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主要包括:①系统介绍国内外信息教育媒体的最新成果,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通过见习、实习与社会调查了解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与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②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校园网操作技能、计算机基本知识、多媒体CAI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远程教育教学技能等。③介绍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比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德纳“多重智力学说”。掌握新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实际教学。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等,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设计的能力。

3.做好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模式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素养的环境。师范院校要把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传授信息知识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改变教师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教师应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运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应该把信息素养水平作为评价与考核学生的一个要求,在学科的教学中应注意综合评估,全面考核。在学校综合评估中,通过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教学课件设计评比等活动保证学生信息知识、技能达标过关。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提高,提高信息知识水平,从而激励内在的学习动力。

5.建立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材。从当前师范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教材都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但都不完整。所以应该编制出能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要求、适合师范特点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材内容既要有信息技术方面内容,又要有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阐述;既要有文字教材,又要有多媒体课件配套资料的教学用书。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当前我们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努力提高信息意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更应该加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族的信息素养水平。

上一篇:简析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专业型秘书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